有这么一些人 他们默默坚守在 后勤服务保障的岗位上 他们以爱之名,齐心抗疫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院行政职能部门积极响应,坚决落实医院党总支的工作部署,全力以赴,众志成城,以全力保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后勤服务为己任,为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最为坚实的后勤支撑与保障。
作为医院综合管理部的主管,医院员工的健康监测、请假和各类文件收发等都由党员徐宝珍来管理。 自泉州疫情发生以来,她常常在深夜十一、二点的时候还在接收文件转发通知,中午午休的时候经常被文件群里的消息叫醒,半夜电话铃声还在响,“徐主任,我的健康码变红了怎么办?”“徐主任,我的小区被封控了,出不去了”…… “早上一起来就在接收处理各种电话和信息。”她说。 徐宝珍的老公庄严是医院麻醉科的学科带头人,这次疫情由于小区封控,夫妻二人都住在医院中,不能回家,家里仅剩女儿一人在家。忙碌的工作日复一日,“妈妈在吗?这是我的语文作业。”面对女儿的呼唤,她只有抽空才能通过手机微信辅导女儿写作业。
徐宝珍通过线上辅导女儿写作业 像徐宝珍这样“双一线”的家庭还有很多,在抗击疫情的战线上,他们携手同行,既是执手相守的家人,更是并肩战斗的战友,他们用“家”的力量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基础防线,凝聚了家庭抗击疫情的“最美”力量。 林宝泉是医院后勤部的负责人,自疫情防控线逐步收紧,他意识到居住小区可能被封控,为了不影响医院的工作,他便早早收拾了随身物品住到医院值班室不再回家,进入了24小时在岗状态。 车辆调度、食堂配餐、临时宿舍安排、第三方服务人员协调及健康监测……他一面尽力协调安排工作,一面做好自己随时随刻顶上去的准备,哪里缺人他就往哪里去,保障医院后勤工作顺利运行。 除了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外,此次疫情他还负责了北峰方舱集中医学隔离点的物资准备、现场管理等工作,不知道多少个沟通的电话,不知道多少个不眠的夜,都在推动着医院后勤工作和北峰方舱各个环节工作的逐步完善。经常已经过了饭点,才看到他从外面匆匆忙忙回来准备去食堂打饭。 林宝泉(中间)在北峰方舱集中医学隔离点现场协调工作
林宝泉在运送北峰方舱集中医学隔离点物资 疫情伊始,采购部主管唐海川敏锐意识到可能随即而来的医用防护物资需求大增,于是迅速行动,发动科室工作人员多渠道、多途径寻求货源,不断补充防控物资,同时对物资进行统筹管理,安排专人每天对仓库各类防控物资进行梳理汇总,清点库存量、发放量、入库量,同时做好捐赠物资、上级部门发放物资的管理。
为外出抗疫的小队整理应急箱物资 连日来,他亲自驾车至各配送点运回各类防控所需物资,充分保障防疫一线所用物资的采购,确保抗疫期间所用物资的入库和发放,保证了本院临床医务人员的诊疗安全。
运送抗疫物资 黄思文:争分夺秒做信息“传送者”
为了大幅提高核酸检测速度,本次疫情我院信息部除了做好医院常规信息维护工作外,也参与了北峰方舱实验室的数据管理,保障检测数据的传送。黄思文,信息部主管,为配合上级部门的疫情防控数据监控要求,第一时间从部门抽调了二十多名信息人员入驻PCR方舱实验室,负责每日每小时核酸试管信息扫码录入,核酸结果录入和数据上报,保证全区核酸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除了监管保障好方舱实验室的数据传送工作外,黄思文还参加北峰方舱集中医学隔离点的启用筹备工作,每天医院和北峰两地来回跑,用战斗在一线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黄思文在部署北峰方舱实验室的数据管理工作
黄思文和同事探讨北峰方舱集中医学隔离点的启用筹备工作 “阳明叔,帮忙送十件中码的洗手衣,谢谢。” “好的,马上送来!” 柯阳明作为一名退休返聘的老党员,主要负责全院被服的管理和调配工作,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个默默无闻埋头于工作、有求必应的人。 本次疫情开始后医院被服中心的工作人员开始无停休连轴转地工作,负责为外派丰泽区大人群核酸采集的人员提供洗手衣以及保障院内被服的正常供应。 一开始的几天,因为核酸采集队伍经常在半夜才结束采集,柯阳明晚上要守在洗衣房,半夜一两点的时候接收外派队伍送回来的洗手衣,分类、挑拣、整理,往往忙完,已经很晚了。休息片刻,清晨五点半,他又要开始准备挑拣、收集医院各病区的被服了。
柯阳明在整理工作服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着一份力量 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力行 诠释了“我是党员”的真正含义。
编辑/泉州市正骨医院综合管理部 黄凯璇 审核/泉州市正骨医院宣传审稿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