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冲锋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身后
疫情如军令。自3月13日以来,泉州市正骨医院已组织多支医疗队支援全民核酸采集重任。长达一个多月的战疫里,一群年幼的孩子成为了特殊的“留守儿童”,他们很多还在上小学,有的还要照顾家里年纪更小的弟弟妹妹,有的要变成“小大人”学会承担起家务和做饭……
我问爸爸:新冠病毒传染性那么强,能不能不去呀?爸爸说,不行哦!爸爸是医生。
泉州市正骨医院小儿骨科 胡敏华儿子胡一鸣 日记
我的爸爸是一名医生。魁梧的身材,戴着一副眼镜。他工作很忙,总是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可能是经常熬夜吧,近些年我明显感觉爸爸长了不少白发。
这次新冠疫情突然在泉州爆发,工厂停工了,学校停课了,全民居家抗疫。曾经热闹的街道变得格外冷清。记得那天,爸爸做完手术下班回家后不久,就接到了电话,通知爸爸要马上赶到丰泽区做核酸采集工作。我担心地问爸爸:“爸爸,新冠病毒传染性那么强,能不能不去呀?”爸爸走到我的面前,眼睛看着我,郑重地告诉我:“不行哦!爸爸是医生,为了大家的健康,爸爸必须要坚守在抗疫第一线!。”接着爸爸蹲下身子,摸着我的头笑着对我说:”我不在的日子里,你和妹妹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按时上网课。”说完,爸爸便奔赴前线抗疫去了,看着爸爸离去的背影,脑海中想着爸爸的话语,我似乎明白了他的责任和担当,心中既担心又敬佩他。
自那天起,爸爸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回过家了。我每天都思念着爸爸,心想:爸爸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重重的防护面具,一定很不舒服吧?爸爸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他身体吃得消吗?想到这里,我就更加担心和思念爸爸了。
一天,我用妈妈的手机跟爸爸视频通话,被眼前的样子惊呆了:爸爸此时刚做完核酸采集工作,全身都湿透了,额头上留下了一道被护目面屏压下的深深痕迹,脸颊旁印下了两道口罩的压痕,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嘴唇干巴巴的。这还是我原来的爸爸吗?看着爸爸的面容,我心里十分难受,眼睛湿润了,但为了不让爸爸担心,我还是坚定地对爸爸说:“您一定要做好防护,我们在家里都很好。”
城市中,还有许许多多像我爸爸这样不怕苦、不怕累、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大白”。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日夜坚守,才有了千家万户的平安。
我爱您,我的爸爸!我爱您,我们的“大白”!
妈妈参加大人群采核酸,爸爸入户采核酸。这个时候,我多想也加入这场“战疫”中…
泉州市正骨医院 黄培芳、彭冲儿子彭梓恩 日记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让大家陷入了恐慌,一场疫情打乱了我们平静有序的生活,泉州因此按下了“暂停键”,但各种温暖善良的举动也频频显现。
这一场风暴把我父母也卷入其中,虽然我的父母在人群中一点儿也不起眼,但在这一场疫情中,我的父母成为我的骄傲,他们准备了换洗衣物,时刻待在医院,随时准备战斗,妈妈参加大人群采核酸,爸爸入户采核酸,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与方式,成为筑牢家乡抗疫的防火墙,他们让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温度加倍,他们舍小家护大家。
黄培芳(左1)
彭冲(左1)
要去一线前,爸爸妈妈回来收拾东西,妈妈叮嘱我们要做好个人防护,口罩一定要佩戴好,做好手卫生,做好环境的通风消毒等。这个时候,我多想也加入这场战役中,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可电视上告诉我:宅在家里,避免病毒传播,对普通老百姓是最好的。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没有在现场,却没有缺席!我会为奔赴一线的工作者们以及我们的城市、祖国,喊一声:“加油,我们一定会战胜这场疫情,迎来美丽的春天!”
爸妈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妈妈说,这是为了不把病毒带回家,让病毒没有任何可乘之机!
泉州市正骨医院 林丽勤、卢海景女儿卢可妍 日记
3月13日泉州疫情爆发,停课,居家隔离……两年前的一切再次上演。不过这一次,我们并没有像上次一样恐惧慌张,而是默默地服从政府的安排。像之前一样,无数志愿者奔赴到抗疫前线,与病毒抗争。我的爸爸妈妈也是抗疫战士的一员。
我爸爸在PCR实验室工作,在每个居民大人群核酸采样完以后做检测,筛查出阳性病例,每天都是数万份的标本量。有时一做就是一整天。每次我看到他都是满身疲惫,倦容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脸上。
妈妈是泉州市疫情防控督导组的专家,负责每天去隔离场所进行督导,帮助发现院感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整改建议,防止发生交叉感染,避免出现更多的感染病例。为了尽快把隔离场所都筛查一遍,有时要工作到半夜,非常辛苦。
一个多月以来,爸妈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都是才刚进门就得匆匆离去。我还来不及多看他们几眼,后面他们直接住在医院不能回家了,妈妈说,这是为了不把病毒带回家,让病毒没有任何可乘之机!
于是,为了让爸妈放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在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里,我认真地上网课,用心完成每一次作业;帮着爷爷奶奶做家务,也跟着他们学会了做许多道菜;按时去做核酸,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回家时用心消毒……
这段时间里,有许多复杂的心情,也会有许多难熬的瞬间。但是只要相信曙光就在眼前,心里也就充满动力和期待。就是那一句句会好起来的,一声声加油,一批批从全国各地送来的抗疫物资,支持着鼓励着泉州人民一点点熬过那些被病毒侵害的日子。因为知道天一定会亮,即使身处黑暗,也心怀暖阳。我相信泉州已经快好起来了。等泉州病好的那一天,就是万物复苏的日子,城市的大街小巷会再一次充满欢声笑语。
我已经有二十几天没有见到爸爸妈妈了,虽然同在一座城市,相隔几公里。
泉州市正骨医院小儿骨科 宫伟儿子宫腾飞 日记
我已经有二十几天没有见到爸爸妈妈了,虽然同在一座城市,仅相隔几公里。
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3月13日下午,爸爸妈妈简单地收拾了几样生活用品,便匆匆赶回了医院。原来,我所在的城市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病毒来势汹汹,爸爸妈妈作为医务工作者主动报名到各个社区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去了。
宫伟(左四)
他们的工作非常辛苦,每天早晨5:30分就要到达采样点,穿上“大白”,6:00开始一天的核酸采样工作。一旦穿上“大白”,3、4个小时不能喝水吃东西,也不能上厕所。下午2点才能结束大人群的采样工作,接着还要按要求入户做重点人群的采样,到了晚上休息时,才能通过视频叮嘱我们:明天做核酸时要戴好口罩、防护好自己。
每一轮核酸检测时,我们都积极配合,排队、出示证件、张口,做完我和妹妹还不忘向采集的“大白”说声“谢谢,你们辛苦啦!”因为,我的爸爸妈妈就是“大白”,看到他们就好像看到了我的爸爸妈妈……
疫情的出现,打破了我们这个小家的平静生活。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和爸爸妈妈一样平凡的抗疫工作者,大家的健康才能得到守护!
“爸爸妈妈,你是我们的骄傲!”我在家一定听爷爷奶奶的话,按时上网课,照顾好妹妹。爸爸妈妈,你们一定也要好好保护自己,早日战胜疫情,平安回来!
别人出不去的门却是他们回不去的家 “大白”身后的这群特殊“留守孩子” 他们比同龄人坚强、阳光、懂事 他们也因此令人心疼、感动…
正骨医院肌电图室 柳三凤儿子:妈妈在一线抗疫,我在家抗疫,共克时艰。
在疫情期间,泉州市正骨医院柳三凤外派支援任务,其儿子在家为让父母不担心,自己独立完成了上网课、分担家务、做饭、出去做核酸等日常生活。阳光可爱的他还为一线人员演奏竹笛,表达致敬。
正骨医院后勤部 吴炳坤女儿:爸爸妈妈辛苦了!赶紧战胜疫情早点回来,多陪陪我!
与父母分别时久,泉州市正骨医院后勤部吴炳坤家里年幼的女儿只能在微信上给父母发视频表达思念,希望父母早日战胜疫情回家。吴炳坤的妻子肖桂平是北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务工作者,每日奋战在核酸采集前线。夫妻二人为了疫情防控任务已经许久未回家。
正骨医院康复科 吴昌跃女儿:口罩后面的面庞,竟都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温暖。
正骨医院信息部 邱鹏女儿:爸爸和其他叔叔阿姨一起去了北峰方舱支援,希望所有医护人员一切都好。
信息部邱鹏的女儿还在读小学一年,却已经十分乖巧懂事。得知爸爸要去方舱支援工作,她还在妈妈的帮助下录制了架子鼓《孤勇者》和小视频为一线医务工作者加油。
正骨医院 杨清兰儿子:你们与疫情赛跑,并肩作战,你们是这时代最可爱的人。
两个年幼的儿子,一个还在上小学,一个正牙牙学语。疫情当前,夫妻二人决定舍小家,挺身而出奔赴火线。没想到,两个孩子却出奇的懂事,仿佛理解了父母的付出是为的是更多人的团圆。他们对着镜头说出鼓励加油的话,简单的话语饱含思念以及骄傲。
孩子们亲手制作卡片、绘图、书法为奋战在一线的父母以及所有医务工作者加油!
来自泉州市正骨医院关节科庄至坤、急诊科黄宝珍、上肢科郑尤辉、手术室郭丽云、手术室邱巧云、四病区郭月蓉、超声科卓招兰、下肢二科陈王等人的孩子们纷纷为一线工作者制作卡片加油助威!
抗“疫”之战,已胜利在望 希望“大白”与他们的孩子、家人们 也能早日无所顾忌地拥抱、团圆! 再次致敬所有奋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
END
供稿/泉州市正骨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 整理编辑/泉州医声 汪大宝 泉州市正骨医院 黄玲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