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健康资讯 >

夏季登革热进入高发期,严防疾病传播势不容缓

时间:2020-07-23 08:20来源:未知 作者:院刊编辑部 点击:

进入夏季,蚊虫多发,随之而来各种由蚊虫传播的疾病也呈现上升趋势,登革热就是其中之一。据CNN报道,今年新加坡暴发史上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目前累计报告超过1.4万例登革热病例,死亡16例。不仅是新加坡,东南亚整体的登革热病例都在激增,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截止6月下旬全国累计确诊68000例登革热病例。

东南亚地区登革热疫情严重

导致今年登革热病例激增的一大原因是一种原本不常见的登革热病毒株的出现。此外,由于新冠疫情而施行的“封锁”措施使居民不得不长期呆在家中,为伊蚊提供了聚集性“吸血”和繁殖的机会。登革热病例越多,未感染的蚊子越有可能叮咬更多被感染的人群,扩散传播,导致病例呈螺旋状上升。因此急需加强对于登革热病毒的学习和认知。


认识登革热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目前对本病尚无确切有效的病原治疗,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

(二)登革热的传染源与传播媒介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带毒的媒介伊蚊都是登革热的传染源。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在东南亚和我国台湾省,以埃及伊蚊为主;在太平洋岛屿和我国广东、广西,则以白纹伊蚊为主。


(三)登革热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

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 

1.急性发热期。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型。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2.极期。部分患者高热持续不缓解,或退热后病情加重,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 

3.恢复期。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下肢多见,可有皮肤瘙痒。白细胞计数开始上升,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 


登革热表现

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可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少数患者发展为重症登革热。 


如何做好登革热的预防


预防登革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管理传染源。

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治疗。同时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对可疑患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患者应隔离在有纱窗纱门的病室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二)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清理积水,消灭伊蚊孳生地,喷洒杀虫剂消灭成蚊。

(三)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通过安装防蚊纱窗、挂蚊帐、喷涂防蚊药水、穿浅色衣服等方式,预防蚊子叮咬。 


供稿/泉州市正骨医院院感科 陈进生

编辑/泉州市正骨医院综合部 张强

审核/泉州市正骨医院宣传审稿小组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