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前面我们讲了中药在煎煮器具,用水及煎煮方法上选择的一些常识性知识。但您有没有遇到过在取中药的时候药师还会耐心的交待这个要先煮,那个要后下,打开一整包的中药里面还有小纸包,写着先煎、后下、冲服、烊服等等字样?那这个又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呢?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那是因为中药来源广泛,上至飞禽走兽,下至灌木草介,矿物昆虫俱可入药,各药结构性质迥然不同,这就必须针对不同的药材用不同的煎煮方法才能让它们的成份更好的溶出及保留,而且便于发挥药味间的协同作用这样才能体现组方应有的功效。您就简单的理解成类似于炒菜,先炒菜梗后炒菜叶要分开炒就行了。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具体的煎煮方法:
1、先煎:矿物类、贝壳类、角甲类中药,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打碎先煎30分钟,再加入其余中药;有的有毒中药要先煎1-2小时,久煎能减毒或去毒,如附子,川乌等;有的植物药只有久煎后的水解产物才能起到治疗作用,如乌头碱。
4、另煎:一些贵重中药,为充分利用药材,以免造成浪费,可另煎取汁,再兑入煎好的药液中同服。 6、包煎:花粉类、细小种子果实类、药粉等体积小的中药,若直接入煎剂,或浮于水面,或沉入锅底,需用纱布包好与其他药同煎;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焦化需包煎;附绒毛的药物,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供稿/药剂科 魏培鹏 编辑/综合部 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