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陈依菱,泉州市正骨医院2020年暑期志愿者。
此番下笔,思绪万千,踌躇甚久,该从何说起报名参加暑期志愿者的初心呢。是从疫情严冬到炎炎夏日的成长,亦或是从妈妈第一次提到医院的工作,到自己亲身去一步一步地感受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易。 肆虐的新冠疫情拉开2020年的帷幕,注定了这一年的不平凡。但随着盛夏来临,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在这普通又不同的一个夏天,因为参加了正骨医院暑期志愿者活动,我拥有了很多从未有过的“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了世间百态、人生百味,留下了许多铭记于心的小确幸、小感动。
从1到100 协助患者使用自助取片机 第一天担任志愿者时,导诊姐姐把我安排在放射科。周五早上八点,放射科病人寥寥,而且患者们似乎都对看诊流程了然于心,我尴尬又忐忑地在候诊大厅来回踱步,等待着第一个向我咨询的患者。 第一个咨询者是一位大约六七十岁的老爷爷,他戴着眼镜,穿着衬衫,精神矍铄。他用闽南话问我:“要取号吗?”,我的闽南语着实蹩脚,在回复“不用取号,上面医生开完单,下面会自动排号”的时候尚算流利,但在我想要告诉老爷爷“可以看屏幕叫号”时却突然卡顿,一时半会想不出“屏幕”的闽南语怎么说。那一霎那我整个人都慌了,难道第一位咨询者我就无法完成任务吗。这时老爷爷笑着说,“我听得懂普通话”,听到这句话,我心里顿时放松了许多,微笑着告诉他“可以看屏幕,屏幕显示名字是红色的时候,就是叫到号了”,老爷爷点点头,道谢后坐在等候区等待叫号。 接下来,我总算想起来“屏幕”“核磁共振”等词汇用闽南话怎么说,我的工作也开始进入正轨。 ——骨密度在哪里做啊? ——骨密度是左边走廊最后一间哦! ——要取号吗? ——不用,门开了直接进去做检查就可以。 ——谢谢。 …… ——CT在哪里啊? ——CT不是在这栋楼哦,是在住院部一楼。 ——住院部在哪里啊? ——在这栋楼的旁边,要从大门出去哦。 ——好的,谢谢。 在工作七个小时后,我收获了一百多句谢谢,我的心态从忐忑不安到从容平和,我的服务从慌慌张张到轻车熟路,这一切源于我遇到的第一位咨询者,他的包容和耐心给予了我勇气去回答接下来的每一次咨询。
第一次扶老奶奶下楼梯 指导患者使用自助机 小时候写“助人为乐”“学雷锋”等主题的作文,班里总有一半的同学写“扶老奶奶过马路”,但是我似乎从来没有这种经历——我在斑马线前遇到的老奶奶们几乎都老当益壮、健步如飞,并不需要我的帮助。 8月18日早上,当我结束在二楼门诊的志愿者服务时,我看到一位背弓得像虾米的老奶奶正扶着楼梯,挪动着脚步缓缓下楼。我上前轻轻扶了她,老奶奶笑着说 ——不用不用,我自己走得动,你去忙你的事情吧 ——没事,我刚好也要下楼 就这样我把老奶奶搀扶到了一楼门口 ——我儿子在那边等我了,你回去吧,你们这些志愿者真是功德无量啊! ——没有没有,您慢点啊! 虽然我觉得扶老奶奶下楼梯不能称得上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但助人为乐确实能给他人带去便利,给自己带来成就感。 这一个多星期的志愿者服务好像是一次奇妙的旅程。虽然每天的工作仿佛都相差无几,虽然每天差不多要站立7个小时,虽然偶尔还要面对“那么辛苦又没有补贴为什么来做志愿者”的疑问。但是当一切结束后,仔细品味与回想,每天的工作在相似之中蕴含着不同,每天虽身体辛苦但精神充盈,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次的志愿者活动,我切实感受到了医务人员的不易,感受到了患者们的艰难。 “作为志愿者,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幕后,无论是迎来送往还是默默值守,都可以在这场青春盛会中展现自己的风采。”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愿青年们都能点燃志愿的火种,用大爱温暖人间。
供稿/泉州市正骨医院三病区 郑瑞真 编辑/泉州市正骨医院综合部 王诗莹 审稿/泉州市正骨医院宣传审稿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