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院新闻 >

【同心抗疫】抗“疫”路上,铭记逆行者令人感动的瞬间……

时间:2022-05-13 10:04来源:未知 作者:院刊编辑部 点击:

胜利!闭舱!

4月23日

北峰方舱隔离点胜利闭舱

回首近一个月以来的日日夜夜

泉州市正骨医院69名医务人员

进入方舱,与时间赛跑,与病毒对抗

舱内医护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

细心照料着1656位隔离人员

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仍历历在目

这些令人感动的“疫”瞬间值得铭记!



这里是北峰方舱:正骨“大白”们守护的地方


北峰方舱隔离点,有一群来自泉州市正骨医院的“大白”,主要任务是对北峰方舱隔离人员进行医学观察。

由于北峰方舱建设任务急迫、工期短,为了迎接隔离人员的到来,“大白”们通宵达旦逐一检查房间是否存在漏水、无电、网络故障等问题,同时他们还要准备好生活用品,铺好床,每个房间确保检查、打扫、整理完毕。

3月30日,首批246位隔离人员入住方舱。

在方舱,医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健康状态;对有基础疾病、老幼孕妇等特殊人群提供医疗保障支持;采集核酸标本、并进行转运等;对舱内隔离人员进行隔离宣教、心理疏导,向上级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

当然,舱内并不是只有医务人员,还有前来支援的志愿者,如后勤保安、保洁消杀、水电移动通信维护人员等。他们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医学培训,所以“大白”们也同时承担着防疫、防护、消杀等工作培训感控任务,监督其他人员的日常工作,以及整理方舱工作运行的文书记录。


她说:听到一声声“谢谢”,再累也值得!


“叮、叮、叮……”这天,北峰方舱隔离点办公室接到了一位特殊隔离人员的来电,这是一位情绪失控的母亲,带着哭腔,“怎么办,怎么办,护士,我的孩子今天脖子上长满了红色的一片不知道什么东西,你们可以过来帮我看看吗?”

原来这位隔离人员的孩子仅两个月大。时刻坚持在一线的李红霞在第一时间接到电话,首先是先安抚好这位母亲,直到对方情绪比较稳定,才开始询问小孩的症状。为了更好的了解情况,李红霞立马与她联系,初步诊断是湿疹。

游玉权医生联系舱外皮肤科医生帮助解决隔离人员孩子问诊

之后,李红霞联系了游玉权医生,马上给予对症处理,并将药物和说明书送到这位母亲手上,详细交代了正确使用方法。

“这次真的要谢谢你们,宝宝好多了,没有你们的帮助,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我的感激之情。”李红霞被这位母亲朴实真挚的话感动了,回复道:“我不仅是一名医务人员,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很能理解你的心情,这些都是我分内做的事,义不容辞。”

回想起当初李红霞的母亲不让学医,觉得女孩学医很辛苦,一晃20年过去了,每次收到一声声的“谢谢”,李红霞都会觉得再累都值得。


亲人离世闭门痛哭,“大白”陪伴度他过最伤心的日子…


有一天下午班,北峰方舱E舱陈美燕和同事一起在E2区大仓准备为隔离人员们日常测体温,突然她们听到了有人失声痛哭,循着哭声,迅速找到了那位把自己关在门内的隔离人员。她们低声询问,关心着对方,最后门开了,只见这位隔离人员双膝跪地,缩在角落里,拿着手机泪流满面。

她们边安抚边倾听着这位隔离人员的情况,才知道他的亲属刚刚离世了,却因为疫情原因未能见到亲人的最后一面,经过一番劝慰,他的情绪才逐渐平静了下来。

方舱内除了隔离人员,医护人员以及志愿者们也一样处于闭环管理中,他们牵挂家人,却也无法回家。回想起来,陈美燕不禁感慨,“方舱就像一个小‘社会’,承载着许多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当亲人不在身边的时候,大白和隔离人员就是彼此最亲的人。所以,当时,我们尽自己所能去倾听他内心的声音,陪伴着他走过这段更加艰难的时刻。医院领导得知后也是比较关注这位隔离人员,交代尽量关心并满足他的需求。”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有人晕倒了!”晚上9点多,走廊里灯火通明,正在该区域执行工作任务的后勤人员突然大喊了起来。

走近之后,工作人员认出晕倒的是C舱的卫女士。卫女士的情况有点特殊,由于隔离时间较长等原因,情绪有一定波动。

当天卫女士未曾进食,体力不支的她在打开房门的瞬间,晕倒在了走廊上,也就是开头那一幕。听见舱内的呼救声,医务人员马上把人扶回了房间里,同时联系舱外人员热好饭菜、冲泡好葡萄糖水送到房间,大家陪着她,直到卫女士情绪稳定吃了点东西,这才离开,此时已是凌晨2点。 

之后,卫女士便成了C舱的“重点”照顾对象。C舱医护人员兼职干起了心理医生的工作,扮演着朋友或家人的角色,和卫女士多聊天谈心,耐心地向她讲解进行隔离防疫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慢慢地,卫女士开始放下了心中的不安与芥蒂,开始积极配合舱内的隔离防疫工作。在顺利出舱回家后,卫女士特意送来了锦旗,感谢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这段时间对她的悉心照顾。

过后,看着墙上一面面锦旗,C舱全体工作人员感到由衷的欣慰。

“对隔离点的观察人员,心理治疗胜于药物治疗。他们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同时还要牵挂分散在各地方的亲人、朋友,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们应该尽量多听听他们心里的声音,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病毒的信心。”

C舱组长黄淑君引言说道:“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每个从医者的座右铭,在北峰方舱工作的这段时间,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欢送”你离开,你回馈我一个“敬礼”…


4月16日,这天北峰方舱隔离点E舱迎来了首批观察人员的出舱。医务人员提前安排部署好了各项工作流程,便开始了一场期待已久的“欢送会”。

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医务人员早已汗如雨下,但是“欢送“工作还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每一项,每一步,都一丝不苟。欢送隔离人员们离开方舱,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祝福。

队员陈美燕负责的工作是采集隔离人员的物表,在完成好采集工作准备离去时,E1-101的隔离人员突然叫住了她 ,对美燕说道:“辛苦了,虽然我也不认识你,不知道你是谁,也许你从没想过自己伟大,但是你已经是我们的英雄,我没读过书,也不会写字”.....话音刚落,这位即将离开的隔离人员就举起右手,做了一个似乎不是那么“标准”的敬礼。

“我的双眼顿时被泪水模糊,一遍遍回想那些话,所有的辛苦和压力瞬间都在一瞬间化为乌有,因为看到他,就愈发想念家里的父母,想起来临行前父亲的嘱拖,我是医护人员,我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美燕说道,“遗憾的是,忙碌紧凑的工作流程,让我来不及记录大家离开之前的最真挚瞬间。”


一封封手写感谢信,纸短情长,情真意切…


4月18日,在北峰方舱集中医学点E舱,医务人员收到一封封特殊的告别礼物——来自隔离人员的感谢信。

“从4月4日住进来,已隔离14天,谢谢你们为我们营造了很好的隔离环境,谢谢可爱的‘大白’为我们配送的一日三餐,谢谢温柔的医生护士为我们采核酸,谢谢舱内心理关爱医生为我女儿买药送药,谢谢你们的周到,为我小宝贝送来牛奶和面包,感恩你们的细心照顾,事事暖人心,在我心目中,你们是最美最帅最可爱的人!”

每一封感谢信中都满含谢意,背后都牵扯着一段暖心的故事。有一位特殊观察人员孕妇正处于孕早期,孕吐反应明显,心细的E舱大队长李红霞留意到这个事,便特意送上了水果、鱼汤、面包和牛奶为她每日加餐,同时也特别留心观察她的状态。

“我们E舱共收到5封感谢信,虽然每天工作很辛苦,但是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认可,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和肯定。这些信给予了我们莫大的鼓励。”E舱队长李红霞说到:“我们只是抗疫队伍中的普通人,也许做的事微不足道,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是我应尽的职责,望疫情早日散去,人间皆安。”


方舱虽小,五脏俱全

那里没有豪华的设施

每天却上演着最真实、最暖心的故事

来自正骨医院的“大白”们与隔离人员们

守望相助,携手战疫,共克时艰

“大白”们在这场防疫狙击战中

都留下了自己炽热的医者温度!


供稿/泉州市正骨医院 陈美燕、胡根容、梁陈佳

整理编辑/泉州医声 汪大宝 泉州市正骨医院 黄玲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