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也许更多地诉诸理智,艺术家也许更多地倾注感情,医生则必须把冷静的理解和热烈的感情集于一身。
——郎景和
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郎景和在做客央视《大家》栏目时说:“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私底下以为,郎教授是很受他的老师——林巧稚大夫影响的。
林巧稚大夫在职业技术上取得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她对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结核进行过深入研究;对滋养细胞肿瘤发生及发展规律及其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她十分重视妇女的围产保健,积极倡导优生优育等。60多年来,她接生了5万多个婴儿,创造了脐静脉换血治愈新生儿溶血症的新方法。然而,作为一代宗师,林大夫所为人称道的还远不止这些,还在于她在职业道德上的崇高境界。在学生眼里,她是学识渊博的师长;在病人眼里,她是温柔慈爱的亲人。她是“真正把一个技术,把一个艺术,把一个对病人的关切真正结合起来的一个典范”。
郎景和教授在节目中提到了英国的撒拉纳克湖畔铭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病人求医,无一例外是希望医生能够治愈自己的疾病,解除自己的痛苦,然而现代医学的局限使我们医务人员常常遭遇尴尬,使得病人的期望值和客观现实有一定的落差,而且很多时候,落差还相当大。这样的矛盾怎样去调和?怎样去缓解?
徐院长曾指出:“我们不能马上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但是我们可以马上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这是我们的生命线。”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可以体会到,我们所面对的是有七情六欲的人,有思想,有情感,有愿望,有时候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个动作,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病人紧张的情绪,减轻病人的焦虑,为治疗和康复创造更好的条件。“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承诺,一个理想,一个境界,可以看到,我们的“大家”已经为实践这个陈诺作出了榜样。目前,可能我们的很多医生把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医疗上,我们的很多医生把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医疗上,我们的很多护士在更多地在诊疗过程中倾注感情,关爱病人,传承林巧稚大夫、郎景和教授所提倡和身体力行的医学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