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么度积极参与学会活动,有志于骨伤事业发展的同道,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能够使学会办得有声有色,持之以恒,使会员都能分享合作交流的益处。
20多年前,全国骨伤科外固定学会影响力很大,相当多的省份还成立了分会。参与的人很多,在当时对提高医疗质量,繁荣学术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确实成就了一些医院、科室或个人。可惜这个学会没有持续办下去,不管怎样,我这个担任理事长的有责任。究其原因,我想当时还是缺乏得力的善于办会的人选,也没有依托具有实力的医疗机构。现在我感到条件又逐渐成熟了,目前我们外固定学组参与的人员虽然不多,但是,都是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专家和热衷于学会活动的同道,他们中有不少是我的学生,都有共同的信念和优势。这个可以从5月29日召开的继续教育培训班、首发式和外固定学组第三次会议得到证实。
通过重新启动学会的工作,现在,我们面临的任务应该是不断充实、完善新汇通骨伤科学派的理论,加强会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达到此目的,我建议能不能每年都要聚会一次,交流的东西要有新意、有水平,会后会员支架要有一些往来,避免松散的局面。以往什么作为媒介呢?我想除了搞一些互访活动等比较直观的交流,还可以协作进行科研教学活动,承担科研项目、建立网络平台。一所医院、一个单位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要医、教、研、同步发展,医院才有后劲。
辽宁海城正骨医院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始科研教学活动,这在当时刚刚由镇医院转为专科医院的基层小医院是难能可贵的。正是他们有了这种超前的意识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此前,泉州市正骨医院主编的《骨伤科微创技术案例评析》专著,也是成功的范例。他们联合了大约15家医院,知难而进,通过各种媒介广泛沟通联络,几易其稿,终于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出版。该院参加编写的人员就有30多人,在此期间,他们都得到了比较系统的训练,对提升医院整体学术水平无疑起到促进作用,值得我们效仿。应该承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功利、浮躁、拜金主义难免侵蚀我们的头脑,我们要努力克服。利用学会活动的契机,大家集思广益,研讨学会的方向,不断巩固扩大我们新汇通学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