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4月01日> > 总第95期 > 第二版 > 新闻内容
3毫米肌腱“穿针引线” 巧治“龙虾钳”
新闻作者:供稿/小儿骨科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1岁9个月小宝宝,左手拇指多长一指形似“龙虾钳”

两指变形,拇指内外侧肌腱长短不一

简单切除多指并不能恢复拇指功能

怎么办呢?

看我院小儿骨科医生如何在两三毫米厚的肌腱上

“穿针引线”

既巧妙地去“龙虾钳”,又恢复拇指功能。

 

1岁9个月的小宝贝拇指畸形

出于信任父亲直奔小儿骨科

家住晋江的元元(化名)刚一出生左手拇指便有两指,且两指相向弯曲呈“龙虾钳”样。大约到1岁半以后,父母发现孩子的手指畸形明显,细小的东西拿不起来,稍大点的物件又拿不稳。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也明显受影响,“在外不敢伸出手,生怕别人看见,也不太爱说话了”……父母看在眼里,明白这事不能再拖了。

“去正骨医院小儿骨科找王主任,交给他一定行。”元元的父亲几年前带朋友看病和王建嗣主任打过交道,对他十分信任。

“孩子刚来的时候很害羞,都不太敢抬头看人,也不肯让人看他的手,看得出来手指畸形已经对小家伙产生心理影响了。”王主任介绍,经过拍片发现元元的拇指畸形比较复杂,不是简单地切除多指就能解决问题。

“龙虾钳”拇指韧带长短不一

不能简单切除多指

“每个手指关节的两侧都各有一条韧带,作用是把关节约束在正常好用的位置,不会移位跑偏。但元元左手的两个拇指是相向弯曲的,所以每个拇指关节两侧的韧带都是一长一短的,如果只是将多余的指头切掉,保留下来的指头韧带就长短不一,长的一条就好比松了的皮筋,无法发挥作用,畸形也容易复发,所以拇指功能依然无法恢复。”王主任解释,关于元元的拇指矫正,重点是要把一长一短的韧带问题解决,让拇指功能恢复。

“经过我们团队的共同讨论,制定了‘变废为宝’的手术方案。”王主任进一步解释,就是把“去指”上即将“报废”的屈肌腱拉过来接到“留指”关节的顶点上,代替那条松驰的韧带发挥作用。“肌腱也是有弹性的,也能为手指屈伸提供动力,所以肌腱发挥韧带的作用在医学上是可行的。”王主任说,这样既能维持元元拇指外观正常,也能在拇指拿捏物件时提供助力

在3毫米肌腱上“穿针引线”

“变废为宝”为拇指提供助力

要知道,不到2周岁的小宝宝的手指才一厘米粗,手指里的肌腱几乎只有两三毫米,要在肌腱上“动手脚”可不是件容易事!

“我们不仅要‘动手脚’,还要‘穿针引线’!把去指上的肌腱穿过留指上一根3毫米的肌腱,再固定在畸形关节的顶点上,代替韧带发挥作用,这要求医生的手要非常稳。”王主任表示,这是手术的难度之一,另一难度是在缝合的肌腱时侯,力度要适中,松了起不到应有的矫正作用,紧了又妨碍手指灵活,因此医生对力道的把握要十分精准。

在王主任的亲自操刀下,手术两小时便完成了,一周后元元便出院了。一年后,元元的父亲带他来复诊。“外观和功能恢复都非常好,孩子也开朗多了,爱说爱笑了!”父亲王先生在诊室里对王主任连连致谢,他说是医生们的巧手给了孩子一双巧手。

 

上一篇 下一篇
福建省泉州市刺桐西路南段61号 邮编:362000
泉州市正骨医院 信息部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 0595-22579592 急诊电话:0595-22576400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ICP备11004188号 | 备案号:闽ICP备11004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