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之恩永不忘,医德高尚医术精!”今年1月,泉州市正骨医院的医护人员一下收到了4面锦旗,这是患者老陈(化名)和家属送来的,分别是送给我院副院长李炳钻、下肢一科、应急系统和检验科。
1次骨折 多种病症
多学科协作渡险关
去年12月,老陈因左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入院就诊。我院下肢一科检查后发现他还患有肝硬化伴严重腹水、老年性骨质疏松、低蛋白血症、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病情十分复杂。
肝硬化伴腹水,意味着患者的肝脏功能严重受损,不仅腹部膨隆、腹胀难忍,身体的代谢、解毒等功能都受到极大影响。长期的肝硬化还会导致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使患者的血小板数量显著降低。
血小板在人体的凝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血小板数量过低,就意味着一旦出现出血,很难自行止血。任何小创伤都可能引发难以控制的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而且,老陈的左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骨折部位严重粉碎,移位明显,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的粉碎程度,增加了手术难度和复杂性,需要充分考虑患者身体能否承受手术带来的创伤和风险。这些都让老陈的诊疗过程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总之,老陈的病情又急又凶。一场医护人员与疾病的艰苦较量就此拉开帷幕。
多学科紧急集结
患者的复杂病情引起了医院的高度重视,李炳钻副院长多次召集多学科会诊,下肢一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参与会诊。
老年骨科一级医疗学科带头人、下肢一科吴天然主任详细评估了骨折的情况,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急救系统一级医疗学科带头人张国磐主任则带领团队,给出了优化患者身体状况的治疗建议,以降低手术风险。
李炳钻副院长在会诊中强调,一定要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各科室必须紧密协作,全力以赴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患者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点马虎。
会诊中,多学科团队迅速明确了各自的职任务,为后续的救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力筹备血源
患者极低的血小板以及手术中可能出现大出血的情况,让血液供应成为术前准备的其中一项关键点。时间紧迫,检验科医疗学科带头人饶华春主任带领团队积极与市中心血站沟通协调,另一方面紧急联系周边血站,寻求支援。同时,科室工作人员抓进时间完成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相关工作,为手术用血做好充分准备。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终于调用到所需的血浆、血小板和悬浮红细胞。这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多学科协同“作战”
终于,手术的日子到了。手术室里,每一位医护人员都严阵以待。
下肢一科吴天然主任带领团队小心翼翼地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和固定,并密切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
麻醉科团队实时监测着患者的生命体征,精细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种类,确保麻醉效果的稳定和安全。
检验科团队也在幕后默默坚守,密切关注着手术中的用血情况,随时准备为手术提供紧急血液支持和检验服务。
终于,手术顺利完成,在ICU观察数日后,老陈便被转至普通病房,有惊无险地闯过了“手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