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鞋疼痛、行走困难、足趾变形……拇外翻(俗称“大脚骨”)困扰着许多中老年人。近日,泉州市正骨医院足踝创伤与矫形科团队成功完成泉州首例“拇外翻Spear Plate髓内板矫形术”,为一名饱受双足畸形折磨数十年的患者精准解痛。这是该技术在泉州地区的首次成功应用,标志着我院在拇外翻治疗领域迈入了精准化、个性化治疗的新阶段。
多年病痛步履维艰,连逛超市都成煎熬
51岁的丽某(化名),两侧大脚趾关节外翻已数十年。早期疼痛尚能忍受,但近两年左足病情急剧恶化:大脚趾无法着力,行走时重心被迫移至第二脚趾,导致足底生茧、关节变形。“以前试过物理矫正,效果都不理想,现在连逛超市都疼得受不了,很想彻底解决!”丽某说。
接诊的足踝创伤与矫形科医疗学科带头人魏志勇主任指出,这是典型的重度拇外翻进展症状,第一跖趾外翻后挤压邻近脚趾,引发连锁畸形,拖延越久,功能损伤越大。
从“打断骨头”到“内置自稳”,髓内固定实现技术跨越
针对丽某的情况和诉求,专家团队以“双侧分期矫正、快速康复、功能最大化”为目标,制定了先行左足、二期右足的手术策略,并引入国际先进的Spear Plate拇外翻矫形内固定系统。
为了极致控制手术误差,团队依托医院数字智能骨科平台,创新融合 3D打印导板技术,通过构建“影像-模型-手术”全流程数字化体系,为患者量身定制手术方案并数字模拟手术过程。
团队通过CT扫描获取患者足部三维数据,1:1复刻足骨模型,预先模拟手术操作,精准到截骨角度、植入深度、位移量等,再生成个性化导板。导板内置卡槽与骨面结构完全匹配,术中直接扣合定位,大幅提升手术精度。
此为泉州首例,为拇外翻治疗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魏志勇主任介绍,该技术已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并于去年11月在国内完成首例。此次为泉州地区首次成功应用,目前患者足部外观、关节活动度与稳定性良好,术后即可穿戴前足免负重鞋下地行走。
据了解,髓内板Spear Plate基于亚洲人解剖结构特征设计,新材料钢板可直接植入矫正后的跖骨内部,实现髓内固定,显著优化矫正精度与固定强度,提升术后体感与功能恢复效率,为拇外翻治疗提供创新可靠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