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明是肩膀抬不起来、后背疼,怎么会是颈椎病呢?”在泉州市正骨医院北峰院区推拿三科的诊室里,长期996伏案工作、同时热爱羽毛球运动的陈女士满脸困惑。
直到拍片结果摆在眼前,她才相信苏霄乐主任的诊断——原来,困扰自己许久的左肩疼痛、抬举困难,根源竟是颈椎病。
生活中,不少人都像陈女士这样被颈肩不适“迷惑”,今天就借着她的经历,好好聊聊颈椎病那些事儿。
颈椎病,究竟是什么?
简单来说,颈椎由7块椎骨像“积木”一样叠起,中间夹着起缓冲作用的椎间盘,周围还有神经、血管“穿梭”其中。当长期不良习惯或老化导致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韧带增厚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引发脖子疼、肩膀酸、手臂麻甚至活动受限——这就是颈椎病。就像陈女士,看似是肩膀出了问题,其实是颈椎病变“牵连”了肩膀。
为啥肩胛骨疼会和颈椎病扯上关系?
大家可能会像陈女士一样疑惑,为何肩胛骨疼痛会和颈椎病有关?
这要从神经“分工”说起——颈椎神经就像从脖子延伸到肩背、手臂的“通讯线”,其中几根专门负责支配肩胛骨周围的肌肉和感觉。如果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压迫到这些神经,疼痛就会顺着“线路”放射到肩胛骨后侧,还可能导致手臂抬不起来。所以陈女士的肩膀不适,其实是颈椎发出的“求救信号”。
哪些习惯在悄悄“熬坏”颈椎?
陈女士的颈椎病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生活中一些常见习惯可能正在悄悄“熬坏”颈椎:
1.久坐“钉”在工位上:996伏案工作时,脖子不自觉前探,就像头顶顶着一块砖,颈椎间盘压力成倍增加;颈部肌肉长时间“紧绷”,如同被过度拉伸的橡皮筋,慢慢失去弹性,疾病便悄然找上门。
2.运动猛如“一阵风”:打羽毛球时挥臂、转头动作幅度大,若热身不足或发力太猛,尤其像陈女士这样常用左侧发力,易导致颈椎受力不均,埋下隐患。
3.姿势“放飞自我”:坐着弯腰驼背、躺着窝在沙发刷手机,会让颈椎被迫偏离自然曲度,时间久了,肌肉和骨骼都会“抗议”。
4.脖子“冻”出小毛病:空调房里颈后对着风口吹,肌肉会像遭遇寒冷“袭击”,迅速僵硬痉挛,血液循环变慢,疼痛自然找上门。
颈椎病该怎么治?
确诊颈椎病后别慌,多数情况通过保守治疗就能缓解,泉州市正骨医院北峰院区推拿三科的这些方法深受患者认可:
1.针灸推拿“精准调理”:先通过专业触诊找到紧张的肌肉和错位的小关节,再运用“泉州正骨推手”手法疏通经络、放松痉挛肌肉,调整颈椎关节位置;配合针灸刺激穴位,进一步放松肌肉。
2.理疗“舒缓放松”:牵引能拉开椎间隙、减轻压迫,热敷可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让颈肩“松快”不少。
3.运动“巩固效果”: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康复方案,通过神经松动技术、颈椎缩进运动和背肌训练来减轻神经紧张度,运用庄子深颈椎保健功增加颈椎稳定。
给办公族的护颈“避坑指南”
每小时“解钉”一次:工作1小时就起身,仰头看天花板、扩扩胸,让颈肩“换个姿势”。
坐姿“正”起来:电脑屏幕与视线平齐,腰靠椅背、膝盖与臀部同高,别让脖子总“低头认错”。
打球前“暖身”,打完“拉伸”:挥拍前先转动颈肩、活动手腕,结束后花5分钟拉伸肩背肌肉,避免紧张堆积。
枕头“选对不选贵”:高度约自己一拳,躺下时能托住颈椎自然弧度,趴着睡、高枕都要戒掉。
有没有在家就可以进行锻炼的方法?有,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练起来~
1.颈椎缩进训练(每次五十下,一日三次)
2.坐位尺神经松动训练(每次五十下,一日三次)
3.胸椎屈伸训练(每次五十下,一日三次)
苏霄乐主任提醒大家:“像陈女士这样的患者很常见,总以为肩膀疼就是肩膀的问题,其实很多是颈椎在‘背锅’。颈椎病最爱找长期伏案、运动不当的人群,但只要早发现、用对方法,大部分患者都能缓解。大家平时别忽视颈肩的小不适,及时来医院检查调理,才能让颈椎一直‘给力’,工作生活都轻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