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骨伤名科”、“儿童发育性髋脱闭合复位可条件支具”获得国家专利。《骨伤科微创技术案例评析》、《骨伤科护理路径》等专著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这些是正骨医院在通过三级乙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前向人们展示已获得的称号和技术学术成就。这些称号和成就反映出一所医院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为此笔者走访了泉州正骨医院。
泉州市正骨医院在泉州人的心目中总难免要和打拳卖膏药的江湖医生联系起来。其实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医药文化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冷兵器时代,医与武是联系在一起的,习武者必懂骨伤科,医武互通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许多的地区都存在着这种文化现象,如河南洛阳、广东佛山、辽宁海城等地。泉州是南少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习武练武风气,而正骨医院的诞生就是这种地方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是由近代弘扬南少林文化的主要代表性人物廖尚武、庄子琛、张铁龙等先辈们组建起来的。由于植根传统文化,正骨医院在民间中享有良好的口碑。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近十几年来,正骨人深深地认识到不能沉溺在祖先的传统技术中,他们奋起直追、解放思想,不拘泥于传统文化的技术方法,积极推进中医骨伤现代化的建设,着重探索怎样体现中医骨伤专科特色和怎样把中医骨伤专科特色发扬光大的问题。他们坚持中医药文化的本质特征,合理地吸纳和嫁接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方法,主张中西方医学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坚持以传统技术为基础,大踏步地进行技术整合,使骨伤的治疗由生物力学模式向生物微创固定模式转变。把整复这一原始的微创技术转化为理念和意识,建立起中医骨伤微创技术模式,使传统技术得以发扬光大,产生质的飞跃,形成富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技术框架。同时他们还建立椎间盘学校,推出椎间盘超市理念,把骨伤疾患的治疗与康复保健联系起来,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由于把疾病知识及多样化的治疗技术介绍给病人,主动让病人参与到治疗技术的选择上来,体现了人本精神,使医疗技术应用不仅存在于医疗主体上,同时也建立在病人对疾病与健康认识和需求上,形成了医患互动的氛围,建立了良好的医患环境,为医疗安全大侠坚实的基础。目前,中医骨伤除坚持传统的整复技术外,已经把各种微创技术应用到各类型的骨折治疗中,针推科以省重点专科建设为契机,在传统的南少林软伤疗法基础上,重视筋在联接关节、支配关节活动中所出现的生理、病理变化过程中所反应的症状,合理地运用针灸推拿技术,同时结合中药冰敷,散膏剂外敷,筋络放血,循经点穴,中药离子导入,以及现代理疗技术的选择应用,使软伤治疗既保留了传统技术特征,又把现代医学理念贯穿其中,实现技术进步。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关节科就开展骨关节置换技术和骨关节镜技术和传统技术的结合方式,使关节损伤、股骨头坏死及其他关节疾病等方面的治疗富有特色,脊柱科除开展椎体骨折、椎间盘切除等传统治疗技术外,还积极把微创技术应用到脊柱疾患中来。他们率先在省内设立首家小儿骨科,坚持从儿童期的骨生理特点和关节特点出发,根据儿童骨与关节发育的不同阶段,把中医骨伤治疗技术融合起来,辩证地把一系列技术应用到儿童骨与关节损伤及其他疾患的治疗,展现不同治疗手段,体现个性化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他们坚持中医中药并举的方针,规范传统制剂生产,实施剂型改革,使传统用药与现代给药方法相统一,目前已有十八种传统用药纳入医保用药范围。泉州市正骨医院中医骨伤技术框架的形成,既体现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医现代化的相关问题,又建立在发展中医骨伤相关理论基础上和技术运用上,具有鲜明的中医药文化特征。
由于正骨医院做到根植传统、超越传统,去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组检查正骨医院开展中医药管理年活动情况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督导组组长许志仁给与高度评价,认为方向对、思维好,要求要着重于中医药能解决什么,要找出中医技术存在的问题,各个击破做到目标明确。
目前泉州市正骨医院以评上三级乙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为契机,以中医骨伤特色专科建设为引擎,努力提高中医诊疗技术水平,积极改善医疗环境,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抢时间,抓机遇,努力使之成为闽东南中医骨伤专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