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做了韧带重建手术的李先生没想到自己做了那么大的手术、花了2 年时间还是没办法正常走路,更没想到做完手术骨头反而粘连在一块儿,髌骨活动度几乎丧失。今年初,李先生在家人的帮助下来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以下简称正骨医院),该院运动医学科带头人朱勇在神奇“小镜子”———关节镜下,成功为他实施了镜下松解术,本以为会成为“瘸子”的李先生,就这样恢复了。
关节镜微创术1 小时,解决2 年骨头粘连
大概是2014 年下半年,30 岁的李先生因为运动不慎摔倒,导致右腿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当时李先生在一家医院做了切开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膝盖部位切了一个20 厘米左右的长口子,医生告诉他手术很成功了,他也觉得做了这么大一个手术,应该可以恢复如初。随着时间的流逝,长长的口子渐渐结痂,可膝盖越来越无法动弹,骨头硬邦邦的,一动就痛得受不了。
眼看2 年过去了,李先生的膝盖活动度一点改善都没有,根本不能行走,出行只能靠坐轮椅或拄拐杖。他还那么年轻,难道要这样生活下去?李先生家人着急地四处打听,今年年初,他们将李先生带到正骨医院运动医学科问诊。
“当时他膝关节整个骨头都黏在一起了,髌骨正常情况下是有活动度的,但他已经几乎没有了。”运动医学科带头人朱勇介绍,因为李先生骨头粘连严重,最后他们决定给李先生做关节镜镜下松解术,由于之前的切开手术给李先生留下了严重的疼痛阴影,李先生一直担心会再次切开他的伤口重新手术,听说只要两个“针眼”大小的小切口就能解决问题时,他重重地松了口气。
经过一个小时的手术,李先生的膝盖很快就能动了,再配合两三个月的康复训练,如今李先生的膝关节结构和功能都已恢复正常,走路再不是问题了。
手术误差1 毫米以内,诊断治疗可同时进行
“在关节镜微创术之前,像李先生这样通过切开手术治疗的患者很多,这种手术需要在关节部切开15cm 到20cm 的切口,不但影响美观,术后还容易造成粘连,李先生就是由于伤口太大,过于疼痛,无法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最终导致粘连的发生。”而关节镜微创手术恰好可以避免这一点,它只需要2个差不多一厘米左右的小“针眼”和一个2 到3 公分的切口就能解决了。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患者早期就能进行康复训练,术后功能障碍、关节粘连情况不易发生。此外,关节镜微创术还具有康复效果好、手术副作用小、术后并发症少,疤痕小美观等优势。
“关节镜微创术不仅效果好,在操作时也更为简单,精确,通常一个小时就够了。”朱勇说,关节镜可以做到诊断和治疗同时进行,它深入关节内部,诊断非常明确,手术和定位一步到位,手术时间短,无需重新测量。切开手术要通过很多辅助检查,再依据经验,判断需要多大切口,而关节镜可以定位到具体损伤的部位,看清损伤程度,交叉韧带重建定位误差只有1毫米,误差小,手术效果非常好。
年平均治疗500 例患者,将拓展应用到腕关节
这么神奇的关节镜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朱勇介绍,关节镜是一种观察关节内部结构的直径4 毫米左右的棒状光学器械,是用于诊治关节疾患的内窥镜。关节镜在一根细管的端部装有一个透镜,将细管插入关节内部,关节内部的结构便会在监视器上显示出来。因此,可以直接观察到关节内部的结构。关节镜不仅用于疾病的诊断,而且已经广泛用于关节疾病的治疗。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开始主要应用于膝关节,后相继应用于肘关节、肩关节、踝关节及髋关节等关节。
随着内镜技术在我国逐渐普及,关节镜手术已成为很多骨关节外科常规诊疗手段。正骨医院从1998 年引进关节镜诊疗手段,从最初的半月板切除与缝合到韧带重建再到滑膜清理等应用得越来越普遍,仅运动医学科每年通过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平均就有500 例。
“虽然已经运用很普遍,但还有一个腕关节目前无法利用关节镜治疗,腕关节操作空间小,4 毫米的关节镜没能进入关节内部,且操作技术也要求更高。”朱勇说,这也是目前运动学科医生正在努力攻克的一个难点。
接下去正骨医院运动医学科还将继续拓展关节镜适用症范围,将关节内应用拓展到关节外使用,力求在关节外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还将对关节镜术在各个关节内的应用细化,做精做细关节镜微创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