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一种既便捷又高效的锻炼方式已成为许多人的迫切需求。“原地超慢跑”,作为一种新兴的低强度有氧运动,近来火爆全网。这种运动方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无需任何运动器材,只需在家中或办公室的小空间内即可完成。
14岁青年体重达230斤
医生推荐他“原地超慢跑”锻炼
泉州一名“10后”小郑(化名)是一名初中生,他身高达到181厘米,但230斤的他体重严重超标。
为了减重,14岁的他到泉州市正骨医院运动处方门诊就诊。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其体脂率接近40%,同时伴有高血尿酸、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等问题。
针对其情况,医生给予他减重治疗,从饮食、生活习惯及运动方式上加以指导。“对一般人而言,游泳和跑步是比较推荐的运动减重方式,但对大体重人群而言,由于身体负荷更重,膝盖在跑步时会承受更多的压力,容易感受到膝盖的不适。”泉州市正骨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朱勇说:“游泳相对跑步,对关节损伤小,但对心肺功能要求相对较高。因此,我们建议小郑采取‘原地超慢跑’的方式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小郑体重逐渐下降,同时血尿酸等指标也得到有效控制。
朱勇介绍,原地超慢跑是一种简单的有氧运动形式,顾名思义就是在原地以慢速度做跑步动作。与传统跑步相比,原地超慢跑速度更低,通常维持在每小时5-6公里,与快走的速度相近,是一项对大多数人友好且简单易学、容易坚持的运动。
“原地超慢跑”拥有多重好处
适用人群广泛
“‘原地超慢跑’能给身体带来诸多好处。作为长时间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其能提升心脏和肺的功能,长期进行还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朱勇补充到,“尽管其强度较低,但持续的运动能帮助消耗卡路里,促进脂肪燃烧,达到减脂塑形的目的。和其它有氧运动一样,原地超慢跑能促进体内内啡肽的分泌,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改善情绪,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相比于其它大多数运动,“原地超慢跑”对关节和肌肉的冲击较小,是比较安全的。除了适用于肥胖或超重人群的减重治疗外,“原地超慢跑”还适合运动初学者、中老年人、体能较弱或长期久坐的人、寻求低强度运动的人、压力大或焦虑人群或产后恢复人群和康复期人群。总的来说,“原地超慢跑”适合任何希望进行低冲击、低强度有氧运动的人群,特别适合那些对关节健康有顾虑或追求长期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肺功能不好的病人,进行‘原地超慢跑’时速度慢一点、时间短一点,切勿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朱勇指出,“如果本身存在膝关节、踝关节问题,或者在运动中出现关节不舒服的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练习。”
注意跑步姿势和呼吸方式
持续运动30分钟以上效果较好
那么,“原地超慢跑”需要注意哪些动作要领?朱勇给出了他的建议,首先在跑前和跑后都需要做好热身和拉伸。尤其是在运动中需要运用到踝、膝、髋关节等,做好小腿、大腿肌肉的动态、静态拉伸,以免造成肌肉损伤。
“原地超慢跑”可以归纳为一个口诀:“不酸、不痛、不僵、不喘。”即肌肉不酸,关节不痛,身体不僵,呼吸不喘。
在锻炼时间上,朱勇建议,“原地超慢跑”尽量保持持续的运动时间,初学者可以从10-20分钟开始,逐步增加到30分钟以上,这样燃脂减重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