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05年02月01日> > 总第15期 > 第三版 > 新闻内容
拇指再造术后康复
新闻作者:庄智勇  发布时间:2005年02月0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拇指缺失使手功能丧失1/2以上。临床上试行过多种重建拇指的方法,在我国以第二趾游离再造拇指的方法应用最广。此法使拇指的外形及运动、感觉结构均得到较理想的重建,为圆满的功能恢复提供了良好基础。但拇指缺失后,支配拇指运动的肌肉必然发生弃用性萎缩,手术创伤及术后固定必然引起组织粘连和关节牵引,因此术后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术后组织愈合,克氏针固定及外固定去除时应开始拇指功能锻炼,一般在关节囊缝合病例术后4周、骨质嵌接病例术后8周开始。功能锻炼一般以拇指及全手的主动运动为准备活动,然后进行拇指的关节活动度练习和肌力练习。
  关节活动度练习方法为固定近端关节,作远端关节的主动及被动屈、伸活动。用力平稳有控制,不引起明显疼痛,可一日进行2-3次,在热疗后进行更佳。拇指及手部肌力练习可利用皮球及橡皮擦网作抗阻练习。
  拇指功能初步恢复时进行作业疗法。用各种捏握方式进行持物练习,如捏持木块、纸片、茶杯、饭碗、铅笔等,练习进食、盥洗、穿脱衣服鞋袜、写字、玩纸牌、打字、编织、缝纫,以及使用各种工具如锤子、刀子、扳手等。
  手部实用功能并不要求拇指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完全恢复。实践证明,拇指关节活动度和激励相当于健手的50%-60%,各种日常生活活动及工具操作能力即可获得较满意的恢复,患者有可能恢复工作,包括进行需要复杂手工操作的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
福建省泉州市刺桐西路南段61号 邮编:362000
泉州市正骨医院 信息部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 0595-22579592 急诊电话:0595-22576400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ICP备11004188号 | 备案号:闽ICP备11004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