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年华应该怎么度过 有一群这样的天使 她们选择了无言坚守、无私奉献 用生命守护生命,以心灵温暖心灵
她们灿烂的微笑 让病人伤痛雾散云消 她们细心的呵护 让可恶病魔藏身无处
病房、抢救间、手术室 她们一直守护在患者身边 帮他们寻找生命的光亮
TA们,就是平凡而伟大的——护士
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 跟着小编一起 来聆听泉州市正骨医院护士的故事 共同感受白衣天使的温情和大爱
林成凤 | 泉州市正骨医院护理部执事,从事护理工作30年
工作格言:“一份磨砺,一份收获。生命在磨砺中坚强,内心在坎坷中丰盈。”
事迹展播:“热爱从来就不会被辜负,而我一直都在。”
有人说,最难的是坚持,最苦的是等待,最美的是奉献。护理工作平凡又繁琐,但如果将繁琐化为细节,将细节做到极致,承于传统,坚守初心,倾心于手,融情于工,护理服务的匠心精神将历久弥新。作为一名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者,林成凤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坚守,30年弹指一挥间,她说:“我不悔,我是一名护士。”
她的故事
林成凤回忆:多年前,小儿骨科收治了一名年仅10岁高处坠落所致“左胫腓骨远端骨骺骨折”等多处骨折的患儿(小宇)。
孩子不言不语、保持沉默的状况引起林成凤的重视,回到办公室,翻阅了小宇的病历,病历显示他是从3楼掉下来的,一个10岁的孩子好端端的怎么会从3楼坠下?带着内心的疑问和对孩子的关怀,林成凤特别关注这个孩子的情况,为了与小宇拉近距离,多次尝试着与小宇沟通。
她细微地觉察到,只要孩子的父母在场,孩子就不说话。为了彻底找出原因,林成凤主动与小宇的父母沟通,和他们商量她想与孩子单独聊一聊。小宇在她的耐心引导下终于说出了心中的“秘密”:
小宇是江西人,父母在泉州打工,平时父母和老师对他的关注较少,在学校里,小宇比较内向,沉默寡言,经常受同学欺负。去年大他一岁的同学带他去海边玩,同学爬到附近人家的厂里偷东西,想让小宇协助,但是遭到小宇的拒绝。之后,这个同学经常在放学路上拦住他、骂他、恐吓他,甚至打他。小宇因为害怕引来更大的麻烦不敢将此事告诉父母和老师。事发当晚,小宇发烧不舒服就躺着睡觉,被噩梦惊醒,觉得有人追杀他,就想方设法的想跑到太空去,而后就开窗从三楼跳了下去。
听完小宇的”秘密”,望着小宇信任无助的眼神,唤起了林成凤内心的共鸣,边安抚小宇边温暖地鼓励说:“小帅哥,别害怕,阿姨会陪伴在你身边,一起想办法帮你解决心理的疙瘩的”。
之后,林成凤更是尽可能地抚慰小宇的心理创伤和恐惧:有意识地与小宇聊天,与小宇约定“为他带蜡笔来陪他画画”,和经管医生一起给小宇应用绘画心理疗法进行心理疏导;梳理了绘画心理疗法的所有线索,理清思路,并将解析与科室的医护进行分享与建议;为彻底解决小宇的心理障碍,科主任和经管医生在与家属沟通后,请了泉州三院的房主任前来会诊,最终确定小宇只是精神上受到了刺激,问及需要如何处理时,房主任说:“你们的护士已经做得很到位了!”
事情的最后——在林成凤的带领下,科室医护人员每日坚持与小宇聊天及心理疏导,小宇最终走出阴影,康复出院。
这件事给了林成凤很大的感触:临床中的患儿也不乏像小宇这样的例子,他们敏感、不稳定,内心世界日趋丰富。心理断乳与精神信赖之间的矛盾使得孩子突然变得“叛逆和疏远”,使得孩子不自觉的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他们担心自己的想法不被接纳,不愿或不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及心境体验、处理关系冲突。
“因此,我们护士在临床的护理的过程中,还需学习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该细心观察,多给孩子关爱,多与其交流,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关注患儿的心理状况,打开孩子心扉,走进孩子心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林成凤表示,“再结合各种护理治疗,减少噪音和恐惧,引导孩子遇到困难要懂得寻求帮助,解决这个孩子心理上的症结,才能更好的促进患儿手术治疗也恢复,达到真正的身心康复。”
对于未来,林成凤的想法很实在,她说:“今后,我和我的护理同仁们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
李艳燕 | 泉州市正骨医院十七病区护理学科带头人,从事护理工作28年
工作格言:“精诚之心,守生命之花。”
事迹展播:“择一事而终一生。”
岁月轮回,光阴荏苒,回首从护的日夜兼程,品读着生命的春华秋实,曾经年少时的美丽憧憬历历在目,李艳燕尤记得自己:毕业后踏入医院工作的第一天,一张青涩的脸庞,懵懵懂懂;第一次穿刺成功的兴奋、第一次独立值班的紧张、第一次参加抢救的难过、第一次完成复杂的护理技术操作的自信…….每个“第一次”都汇聚着病人的理解与信任,也支撑着她在护理岗位上走过二十八个春秋!她说:“我爱我的职业,它让我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与快乐。”
她的故事
李艳燕回忆:那天像往常上班一样,她正带着她的护士团队穿梭于每个病房,突然一个热情熟悉的声音响起“护士长,你好,最近怎么样啊,顺道过来看看你。”这个说话的女子正是苟女士(化名),是多年前她们护理的一个患者,出院后每次回医院复查都会到病区看下李艳燕。这次时隔几年返院复查,仍然记得来探望这个“老朋友”。
李艳燕对这个“朋友”来院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当时她受伤非常严重,诊断是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截瘫,她的丈夫陪她来医院,非常朴实的一家人。她们因经济困难,到处筹钱治病。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尽可能对她“关照”。同时针对患者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解除她的顾虑和思想负担,讲解相关健康宣教,重拾她对生活的希望。
还有一次李艳燕值护士长班时,一次毫无预兆的抢救突然来临……
凌晨三点左右,一阵刺耳的铃声,值班电话响起,一名25岁左右的年青患者,被救护车送来,颈静脉刀砍伤,失血性休克,需要大抢救。李艳燕一路小跑赶到急诊科,眼前的一幕触目惊心,患者已无生命征,身上,诊床上,地上到处是刺目的红色,他的父母悲恸而又无助的站在抢救室外。“病人太年轻了,一定要救回来!”这是每个参加抢救的人的心声!
李艳燕随即与医护人员迅速投入到抢救中,奋力与死神相搏,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心房除颤、胸外心脏按压,病人二次心跳停止,二次复苏成功……分秒必争的几个小时后,心电监护仪上,重新跳动起来的生命线,是作为医护人员看到的最美曲线,没有之一,一个年轻的生命得以延续。
从业28年,生死救援的场景并不少见,李艳燕说:“救助生命的成就感与价值感,就是我选择这份职业的初心。”
工作格言:“细心呵护,关爱成长。”
事迹展播:“戴上燕尾帽,从此救死扶伤。”
生命因追求而精彩,追求因指引而成功。她一直服务于临床第一线,始终热爱本职工作,利用工作之余,坚持专业理论学习,通过个人努力,参加护理专业自学考试,先后获得大专、本科护理学文凭。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如何培养年青一代护士,也成为她学习的目标,连续两年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参加清华大学继教学院的专业培训,先后获得了清华大学内训师资格及项目规划师的结业证书。三十年来,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她把细心呵护体现在每一个工作日,体现在真诚地对待每位患儿上,她说:“护理不仅是工作,更是一种使命”。
她的故事
郑瑞真回忆:那是2019年12月的一个周末,她正打算陪女儿去海交馆,临时接到科室电话,只能向女儿致歉赶往科室。科室有一名7个月大的宝宝,骨髓炎,需要静滴抗生素,然而前一天打的留置针脱出了,需要重新静脉留置,穿刺有困难,科室护士只好求助郑瑞真。
临时变更行程的情况,对于郑瑞真来说司空见惯。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晚八点,桌上的饭菜冷了热,又冷了,作为女主人的郑瑞真因科室的工作耽搁了。当时,科室一名外伤骨折的2岁的小患儿肠内异物(磁力珠)存留,有肠穿孔的危险,郑瑞真指导着护士立即予胃肠减压、开放静脉通道,做好术前准备。患儿妈妈精神恍惚,一直在自责自己没照顾好孩子,如果不是这次骨折住院,都不知道孩子误吞入玩具。于是,郑瑞真一直陪伴在该家属身边,疏导着,安慰着,待其情绪平稳后才离开医院。
小儿骨科是个特殊的科室,既要关注患儿的治疗及护理,也要对家属具有同理心,郑瑞真就是这样践行着。“只是会常常忽略家里人,好在他们都理解并支持我的工作。”
作为一名小儿骨科的护士长,她深知责任的重大。每个孩子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家长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都比较高,如何保障医疗安全,并给予患儿暖心的服务。郑瑞真以“细心呵护,关爱成长”作为科室的护理理念,带领全体护士,转变服务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始终把患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工作中她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满怀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护士,积极开展暖心护理工作,并以优质的护理服务得到了患儿及家属的肯定,感谢信、锦旗、鲜花、牌匾代表着家属的满意,科室连续三年获得暖心服务示范岗荣誉。
作为医院的中层干部,她引导着科室护理人员做好职业规划,制定各自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级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及专业水平,对年青的护理人员做好传、帮、带,从生活上关心她们,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她们。每月组织理论知识培训、技能操作训练,护理查房,急救演练,使她们更好地学习,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在做好院内护理人员培训的同时,她也积极承担着各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护理培训,多次在丰泽区、鲤城区举办的培训班上进行授课。同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多次在区、市、省、国家级学术会议上与同行进行交流分享,先后在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得二项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区级课题。
默默耕耘三十载,郑瑞真始终用真情呵护生命,用实干笃行职责。她说:“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护士这份职业,让我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患儿和家属。”
工作格言:“将心比心,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换您的舒心、放心、宽心。”
事迹展播:“把温暖倾注给病人。”
一年又一年的默默坚守,一载又一载的春夏秋冬。她在护理工作岗位上已经整整奋斗了30年,每当回忆过往的工作经历,很多场景就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浮现在她的脑海中……多年来,她始终用爱、真诚、专业知识去帮助患者,她说:“护理工作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却写满了简单而又平凡的爱。”
她的故事
邱美芳回忆:晚上十点,各个病房都已进入睡眠状态,一切静悄悄。下肢一科病房里,值班护士像往常一样急匆匆地穿梭在各个病房里。老人们记忆不好,陪床家属常换或者不在,她们得再次提醒需要空腹的病人不要喝水吃东西了。最重要的是,她们得提醒病人每隔两个小时就要换水垫、拍背,免得长褥疮。
80多岁李淑(化名)阿婆的儿子又在病房里骂她了。儿子来陪护却没耐心,怕“麻烦”儿子,老人不敢多喝水,怕尿多要换尿布。阿婆有尿路感染,需要多喝水才能排毒,邱美芳和科室护士们只能好言相劝,每天数次在他儿子面前,盯着阿婆把水喝下去。换水垫、拍背、端屎送尿,阿婆被护士们这样细心照料着,常常紧紧地握着护士的手,感激地看着她们。
“老人上了年纪就像小孩一样,要哄的。”工作30年的邱美芳说。在病房里有七成病人是老年人,不少老人因为年纪大了,怕拖累孩子而抵触治疗。也有不少老人因为家人不在身边照顾,有许多情绪。因此,察言观色已经成了科室护士们的另一项技能。
“我们始终觉得对于老人而言,心理护理和生理护理一样重要。他们内心如果孤独、难受,吃再多药也没用。”学会“用病人的眼光去看问题,用病人的心去感受问题”,这是邱美芳多年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她说,“护理不仅要护身,更要走进患者心里,‘护心’!”
工作格言:“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事迹展播:“干一行爱一行。”
1993年,她毕业后开始在马甲中心卫生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996年开始在泉州市正骨医院工作。在从事护理工作平凡的28年里, 她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从最初的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今天的一名护理骨干。本着哪里需要到哪里工作的思想,病房、供应室、急诊科、手术室、创伤骨科、外科、手外科、骨伤科…都有她工作的身影,穿行在病区里,走过青葱岁月,她说:“只要一天在岗,就要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宗旨!”
她的故事
杨婉瑜回忆:在99年正骨医院评审等级医院工作之际,由于当时医院人员少,评审工作任务重,急诊科与手术室为联合值班,当时所在急诊科工作实际只有一人,便是杨婉瑜。
白天需完成急诊科日常工作,等值班护士接班后还需准备医院等级评审相关资料。另外,杨婉瑜同时又负责着中山路门诊的无菌物品及相关物品准备,每天只能利用下班时间到中山路门诊完成相关护理工作再下班。
忙碌的工作,在杨婉瑜的护理生涯不是一星半点:记得那个年在创伤科工作,护士人员仅有7人,她负责科室的护理工作,当时领导提出科室要派两名护理人员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为了让护理人员不失去这难得的外了学习机会,她一个月未休息,承担科室临床护理工作,还须承担科室护理管理工作,带领科室余下的护理人员完成科室各项护理工作。
为了提高自身的护理工作能力,杨婉瑜积极进取,不断学习和进修,从而取得各项成就:2005年,取得护理本科学历;2012年,取得院级骨科专科护士;2015年,取得副主任护师的职称。同时,作为一名护理骨干,杨婉瑜还承担新入职护理的管理工作,并协助护理执事管理全院护理带教工作。
一岁有一岁的味道,一站有一站的风景。护理工作虽然有酸甜苦辣,但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却让人回味。杨婉瑜每天都以最美丽的微笑、最亲切的语言、最体贴的护理、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来面对病人。“我们的付出也会收到患者和家属的真心反馈,这就值得了!”
白衣素雅,行无所息 有她,有他,有TA们… 你们是人们心中的天使 你们守望人们的健康 执着坚守在平凡岗位 无私奉献着青春热血 “平凡之路,有你们真好!”
文章来源/泉州医声 木可 编辑/泉州市正骨医院综合部 王诗莹 审核/泉州市正骨医院宣传审稿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