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战略抉择 泉州市正骨医院是我省成立最早的中医骨伤专科医院。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现已是省内一家独具特色的三级乙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获得中华中医骨伤名科称号,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驻会单位,福建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驻会单位,也是福建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等5家高校的教学医院。该院的中医骨伤科、推拿科、中药制剂室、小儿骨科等四个科室是福建省重点中医专科,其中的中医骨伤科是国家级农村特色中医专科建设项目;推拿科是国家“十二五”重点中医专科、国家职业技能(推拿)鉴定站;中药制剂室是我市唯一一家通过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院中药制剂验收的单位。医院一直秉承泉州南少林正骨“医武结合”文化理念,惠泽泉州乃至闽东南地区广大群众。然而,医院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上个世纪末,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建设“综合医院”的浪潮,在这一形势下,他们也曾徘徊过,但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对泉州医疗市场的敏锐的判断,提出了“大专科,小综合”的办院之路。 在这一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正骨医院审时度势,进行了战略调整,找到了医院快速发展的捷径。为什么提出“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道路?记者采访了泉州市正骨医院前任院长刘联群。 困境中的战略抉择 泉州市正骨医院的发展壮大也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路程,曾经辉煌,也遭受过挫折。上个世纪末,受理念、体制、管理、人才、技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医院的发展遭遇很大的困难。1996年,医院年门诊量下降至不足5万人次,年收入不足300万元,医疗设备不足8万元。而此时,医院刺桐路院区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大楼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这一年,鲤城区卫生局同意在医院职工中筹集资金用于建设刺桐路医疗综合大楼,几乎全院的员工都加入了医院的新一轮创业热潮中。1997年1月,刘联群同志受区政府委派到正骨医院担任院长之职。承载了所有员工的希望与梦想,医院何去何从受到各界的关注。 1997年9月,医院成建制转为丰泽区区属医院。随后,丰泽区人民政府第一次常务会对正骨医院续建问题进行讨论,原则同意正骨医院“一套人马挂两块牌子(即泉州市正骨医院及丰泽区医院)”。当年11月,医院向福建省卫生厅中医处呈送申报二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的报告。 一年之计在于春。1998年1月,医院搬迁到刺桐路新院区,制约医院发展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那么医院能否迎来迅猛发展的春天呢?医疗综合大楼落成之时,也是正式设置“泉州市丰泽区医院”之际,这一调整带来了体制的转变,也带来医院发展新的机遇。 刘联群说:“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勇气,摸着石头走到对岸这需要更大智慧。”新一届领导班子临危受命,开始筹划医院的未来。他们冷静地分析了历史与现状,理清了创业思路。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医院要生存,要发展,更新观念,转变机制是前提。 正骨医院是坚持走“中医办院”之路,还是向“综合医院”发展?当时,社会各界也有许多人提出要引入西医,开设内科,将医院做大做强。但如何“做大做强”正骨医院,全院上下讨论了很久,最终达成了共识:办院宗旨是“大专科,小综合”。 “闭合整复、推伤、自制药是正骨医院的三大中医特色‘法宝’,也是几代正骨人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刘联群说,当时选择“大专科”就是要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凸显出来,将医院做大做强。比如,“闭合整复”,正骨不需要开刀,费用省,恢复快,深受患者喜欢。又如“自制药”处方,许多是正骨人世代相传的,疗效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验证。这些“自制药”价廉效果好,能真正让广大患者受益,这才是医院发展空间广阔的“蓝海”。如果避开自己的中医优势,一味地追求“综合大医院”做法,无异于进入“浅海”与人搏杀,前景堪忧。 当然作为具有几十年历史的一家地方特色老医院,也要为泉州社区居民服务,合理地进行综合科室配置也是必要的,为此医院选择“小综合”的定位,与“大专科”协调发展。 二级分科步入“蓝海” 学西医出身的刘联群对中医院的发展颇有独到的见识。他认为当时国内许多中医院都已经迷失了发展方向,放弃了自己的特色,一味地跟在西医后面走,却没有学到西医的精髓:细化分科。事实上,许多中外名医穷极一生只研究一种病,将这种病研究得很深很透,给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手段、最优质的服务、最好的治疗效果。学术有专攻,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中,中医传统疗法如何能适应现实时代需求,站稳脚跟并生存发展?刘联群认为医院应该明细分工,实行二级分科,全面推行“专科专治”管理战略。 “我们医院说是一家医院,其实只有一个科,我们沿着这个科的纵轴方向去设计医院的建设蓝图。”刘联群说,全院上下达成共识后,医院遵循“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病有专治”的发展方向。从40多年的办院实践中,他们认真总结前辈老中医的经验,把传统手法与丹、膏、丸、散等传统经验方作为医院发展专科的基础,注重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吸纳和运用骨伤微创技术,走技术创新道路,以独有用药、独特技法、优异疗效、便廉服务来拓展服务项目、服务范围,在中医骨伤整复、推拿、药剂三个重点专科作为医院发展基础科室的同时进行细化分科,又分出了十一个专科。 经过10多年的验证,证明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医院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至2011年,医院年门诊量16万人次,年收入上亿元,医疗设备价值4000万元。现在泉州市正骨医院已经成为全国最有特色的四大正骨医院之一,也在广大老百姓中留下良好的口碑:“要了解南少林伤科历史、唯有到正骨医院软伤科,医院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使用南少林正骨手法及方药治疗跌打筋伤的正骨医院。” 创建现代化医院 1997年以前,由于历史原因,尽管正骨医院建院早,但医院的发展却迟迟停留在创建时期的水平,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技术力量、专科特色的建设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要在短时期内把医院全面推向正规化、现代化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困难面前,医院领导班子一致认为,要超常规地把医院发展建设搞上去,把“创建等级医院”的建设看成是医院发展的一次极好的机遇,这也是关系到中医骨伤科事业发展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泉州市卫生局、丰泽区政府以及区卫生局均高度重视此次等级医院的创建工作,立即组建了等级医院“创建”领导小组,医院也迅速召开了“创建等级医院”誓师大会,统一认识,全面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在创建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全体职工以院为家,爱岗敬业,焕发了医院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了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给医院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高尚的医风医德、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同时,抓好中医特色建设,医院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改善服务水平,提高医护质量,实现医院的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管理,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终于,2000年,泉州市正骨医院被福建省卫生厅批准为二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2010年,又被福建省卫生厅批准为三级乙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
我与正骨医院的故事 “四凤”送匾谢恩情 不是亲爹胜似亲爹,河南籍外来工黄广河17年收养了4名女弃婴,劳累致股骨头坏死,手术费用要近5万元,就在这一家人一筹莫展时,泉州市正骨医院伸出援手,免费帮其治疗直到康复出院。 “正骨医院救了我一家人,如果自己从此垮下,真不知道四个娃怎么办!”黄广河回想起今年3月份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时,一脸无助。 黄广河,今年49岁,河南信阳人。1984年,黄广河认识了离婚并做过绝育手术的张秀英,两人冲破种种阻碍组建家庭。1993年,两人来到泉州南安打工。1996年起,两人先后收养了4名女弃婴,均以“凤”来为她们取名。为了抚养“四只小凤凰”,他跟妻子辛勤劳作,打过工,开过小饭馆,最困难的时候还卖过血,因长期劳累,今年春节过后,他被查出股骨头坏死,不能站立行走,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正骨医院得知黄广河的病情和处境后,十分同情,把黄广河接到了医院,徐福东院长亲自为他做了细致的检查。当时黄广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程度已经到了第四期,必须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面对这种情况,医院决定免费为黄广河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联系了北京市一家医疗器械公司,把黄广河的特殊家庭情况以及病情告知他们,取得对方的支持,对方表示愿意为黄广河无偿提供髋关节假体。 今年3月16日,徐福东院长亲自为黄广河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后,医院对黄广河进行精心地护理和照料。一个月后,他康复出院,重新站起来成为一家的顶梁柱。黄广河和其爱人感动得率“四凤”为医院送来一幅题为“医术高超,治病救人”的牌匾。 征集令:诚征我与正骨医院的故事 泉州市正骨医院建院以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五十余年来,与患者风雨同舟,一路走来,留下了许多承载着责任与温情的感人故事,欢迎广大市民拨通征集热线:22576462,与大家分享“我与正骨医院的故事”,只要您的故事真实感人,医院将为您准备一份大礼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