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市民刘女士身材瘦削,日常生活中没怎么注意锻炼,怀孕后也不怎么爱动,平日里上班时都是坐着,下班回到家更是要么坐着要么半躺。到孕晚期8个多月时,刘女士的腿部皮肤表面出现扭扭曲曲像蚯蚓一样的青筋突起。起初刘女士以为这是孕妇下肢受胎儿压迫都会有的表现,想着生完孩子会慢慢好,就没太在意。
一段时间后,刘女士发现她的小腿皮肤竟出现了萎缩、脱屑,而且凸起的表层皮肤部位还会有发痒、抽痛的感觉,要是多站一会,腿就会发疼,夜里也都休息不好。之后刘女士顺利生产,但腿部的“小蚯蚓”并没有消退,疼痛和瘙痒感仍在,但为了照顾新生儿,她没顾上去检查。
出月子没多久,刘女士腿部疼得行走都难,赶忙到医院检查,被告知腿上的“小蚯蚓”其实是静脉曲张引起,因为怀孕时体内荷尔蒙改变,血液量增长20%以上,刘女士平日少运动,肌肉力量较薄弱,胎儿和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静脉和髂静脉,加之妊娠期体重增加,腿部静脉压增大,造成血液回流不畅,导致下肢静脉疾病,让静脉压不断升高,出现了静脉曲张,而曲张的浅静脉内形成了血栓。
医生告知,如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深静脉血栓,有肺栓塞危及生命的风险。
泉州市正骨医院外科学科带头人周泉腾介绍,腿部的静脉中有很多“静脉瓣”,像是很多单向阀门,帮助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防止血液倒流。但这些静脉瓣会因为一些原因受损,瓣膜关闭不严,造成血液倒流,从而导致下肢静脉血液瘀滞,形成静脉曲张。因此,若是因遗传,先天性静脉壁薄弱,静脉瓣发育有问题,静脉曲张就易找上门。而随着年纪的增长,静脉也会随之出现异常扩张,导致静脉曲张。
周泉腾表示,门诊中静脉曲张的患者不少,主要有久站、久坐、重体力劳动者、孕妇、肥胖人群等。最初的静脉曲张看似不痛不痒,有的患者只觉得影响美观,但其实静脉已经处于疾病状态,必须通过治疗才能改善,否则病情会继续发展。
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可分为0期到VI期,如果没有及时干预,就可能开始出现并发症,如局部皮肤瘙痒、湿疹、色素沉着等症状。长期静脉曲张的病人,腿部轻度损伤即会发生溃疡,且易损伤静脉壁,有的到后期溃疡无法愈合,常常流脓淌水,成了俗称的“老烂腿”。
“有的患者病情拖了多年,到后面就反复溃疡。”周泉腾说,如果不及时治疗,中后期可能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腿部疼痛肿胀。
周泉腾表示,会出现静脉曲张的外因主要包括长期站立、静坐、跷二郎腿、盘腿。此外因肥胖血液内胆固醇和血脂高,血液黏度增加,加之体重过高使静脉血难以回流心脏,也可能导致下肢静脉疾病。因此,教师、交警、白领、建筑工等需要久站、久坐的职业人群要多加注意。
静脉曲张也是孕妇妊娠中后期比较容易出现的病症,虽说对于腹中的胎儿影响不大,对于孕妈来说却是不小负担。体型过胖的孕妇,得静脉曲张的可能性也会更大一些。
静脉曲张的预防方法主要是压力治疗,可以穿医用弹力袜,通过袜子的弹性和肌肉收缩,把血往心脏的方向驱赶,能够达到预防静脉曲张的目的。
生活中,要避免长时间原地站立,可以间断走动,让腿部肌肉运动起来,回送静脉血,减轻腿部压力。长时间坐时,经常变换坐姿或把小腿水平放置,可有利于血液回流,适当做踢腿动作,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还要避免穿着过于束腰、腹的衣物,注意控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