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春天不减肥,夏天徒伤悲”。为了能在夏天穿出美丽自信,一开春不少年轻女士都开始了减肥计划,家住丰泽区的李女士(化名)便是其中一员。听朋友说跳绳是减肥的好办法,她便买回了一根跳绳。第一天,李女士准备开个好头,一口气跳了1000多下,直至双腿酸疼她才停下来。
满以为睡一觉酸疼便会消失,可第二天起床后,李女士双腿的酸疼不仅没缓解,反而加重了。到第三天,她的膝盖竟肿了起来,连行走都十分困难。无奈之下,她来到泉州市正骨医院求诊。医院运动医学科专家诊断发现,李女士为急性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经过近10天的热敷理疗,才渐渐恢复。
在许多人眼里,跳绳是一个简单的运动,但为什么会导致李女士出现如此严重的损伤呢?今天我们邀请医院运动医学专家,跟您聊聊跳绳那些事情。 好处多:提升协调能力,促进身体长高 跳绳,应该是除了跑步外,最经济的健身方式。它不需要大的场地,除了适合运动的衣服、鞋子外,就只需要一条廉价的跳绳而已。甚至不需要跳绳,自己“脑补”绳子空手抡起,双脚伴随着跳跃也可以。而且它不受天气影响,即使碰上不宜外出的天气,还可以在室内进行,非常适合忙碌的上班族和宅男宅女。
别看跳绳对装备要求不高,但跳绳半小时可消耗400卡路里的热量,效果好于慢跑(半小时消耗300卡路里)。而且因为跳绳是有氧运动,运动过程中比较容易达到燃脂心率范围,不但提高心肺耐力,还有很好的减脂效果。 泉州市正骨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吴昭克介绍,在跳绳的过程中,人体不断跃起、落下,在不断连续起跳的过程中,全身肌肉协同发力维持躯干的稳定,同时下肢肌肉如小腿三头肌和股四头肌处于反复收缩—放松的状态,可以训练肌肉的爆发力,尤其是短时快速跳绳,对下肢肌肉爆发力增强作用明显;而在落地时,因为踮脚尖的关系,需要踝关节周围肌肉发力以保持平衡,以正确地执行“落下”这一动作,即保证重心全部在前脚掌。跳绳过程中,人们可以学会与地面巧妙交互,让移动和支撑点的转换更加快速、轻盈,提高运动的精准度和整体的发力效率。 整个跳绳过程中,因为下肢踝、膝、髋三大关节为一个联动的整体,其中任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另外两个。跳起时,由髋主动发力传递至膝和踝;而落地时,地面的反作用力从踝向上传递至膝和髋。在重复的上下运动过程中,下肢如同一个弹簧一样协调发力能力,下肢对力的缓冲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对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跳绳能有效促进长得更高。”吴昭克解释,跳跃过程中的震荡对下肢骨骼有适宜的压力,从而刺激骨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骨骼的生长,对青少年身体的生长发育、身高的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要警惕:膝盖肌肉易损伤 姿势正确是关键 泉州市正骨医院运动医学科医疗学科带头人朱勇指出,大部分跳绳所引起的伤痛,并非来自跳绳本身,而是因为大众对身体了解太少,再加上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引起的。
跳绳虽然核心动作是跳,但手上也不闲着。有的人以为“大力出奇迹”,摇绳的时候伸直了胳膊用力抡,久而久之就感到肩膀酸。其实这个姿势是不对的,它容易造成肩关节的疲劳。跳绳时应把双侧上臂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利用腕部力量摇动绳子。如果你觉得这样摇动绳子的速度不够快,说明腕力可能不足,需要加强。 朱勇表示,跳绳最多见的运动损伤出现在下肢,如膝关节损伤、胫骨疲劳性骨膜炎、腿部肌肉疼痛、韧带拉伤、脚底疼等问题。
跳绳姿势不正确,膝关节容易受伤
研究表明,在人体平躺时,膝盖负重为零,而站起来和平时走路时,膝盖负重为体重的两到三倍,在跳跃过程中,膝盖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膝关节就容易受伤。 而如果下肢肌肉力量不足,就容易引起肌肉损伤。比如,由于跳绳全程脚尖着地,刚开始练习跳绳时,过后小腿容易出现酸痛。这其实是身体在提示,小腿肌肉力量尚不能满足跳绳的运动量。不过这个属于正常现象,多练习几次,待小腿肌肉力量提高后,通常都能逐渐缓解。 如果持续跳绳且运动量大,则容易造成胫骨疲劳性骨膜炎。这是因为小腿前侧的肌肉在维持踮脚尖的动作时,不停地拉扯胫骨的骨膜引起炎症。这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临床表现多为跳完疼,休息后疼痛可基本消失,但是再跳又疼,循环往复。出现这种情况需要适当休息,症状较轻可以继续练习,并进行局部的热敷、按摩等处理;症状较重需要停止训练,并且上医院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韧带损伤也是跳绳中的常见问题。下肢韧带以膝关节周围为多,主要负责维持关节的稳定。太突然或太强烈的运动,韧带的纤维就有可能被撕裂,表现是一个剧烈动作后,出现剧烈疼痛,常伴有局部红肿,这种情况,需要上医院及时处理。
运动量太大导致脚底疼 “不少人在跳绳时,还容易出现脚底疼或足跟痛。这可能是足底筋膜炎的症状,说明运动量太大。”朱勇建议,此时应先休息,做些足部的专门锻炼,再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另一种可能是,落地时全足落地,这就是跳绳姿势不对引起,需要学习正确姿势。此外,换成减震鞋子,也可起到不错预防效果。 要适合:跳绳锻炼虽好 这些人不适宜 专家建议,首先,心肺功能不足,或是正在从大病中康复,不要做跳绳等相对剧烈的运动。其次,膝关节本身有伤病,就不适合跳绳。因为跳绳需做重复性、高强度动作、膝关节需不停屈、伸,膝盖就会“发脾气”,会让伤病的发作或加重。 此外,下肢体态异常的人不适合跳绳。最常见的是X型腿、O型腿等腿型问题,这类人群跳绳过程中,容易出现上下肢力量不足、不均衡等问题,造成动作不标准,关节压力将明显增加。因此,这类人群开始跳绳前,一定要纠正体态,否则就很容易受伤。
跳绳的减脂效果很明显,是不少减肥人群的首选运动。但跳绳是个垂直运动,完全的上下重复,每一次落地膝关节会受到一次冲击,不太适合肥胖人群。尤其是BMI(身体质量指数)在30及以上的人不建议跳绳,BMI在25~30之间的人,跳绳时建议以双脚跳为主。 而脊柱本身存在问题的人,在跳起、落下的过程中,脊柱可能无法满足传递和缓解冲击的需要,因此也不适合跳绳。对老年人来说,适度跳绳可以锻炼膝盖,但超负荷的话反而会让膝盖受伤,加速膝盖软骨的磨损老化。因此,建议老年人选择游泳、散步、骑车等对膝关节负重较小的运动。 专家建议,有兴趣跳绳但又不确定身体能否适合,可以上医院让医生进行检查和指导。 有讲究:绳子鞋子要选对 训练方法要科学 跳绳装备十分简单,就是一条绳子,但并不是随便一条都可以。朱勇建议,首先绳子的长度要合适。将双脚踩住绳中央,双手拉绳把,把绳子提升到腋下的部位,如果绳子刚好被拉直,就比较合适。初学者可以适当留长2~4厘米,增加跳过去的成功率,动作熟练后,再逐步缩短绳长,提升速度和个数。
跳绳选择也有讲究 同时,还要考虑绳子的材质和重量,总原则是绳子要软硬、粗细适中,初学者通常宜用硬绳(比如钢丝跳绳),这类跳绳质量较重,容易甩起来,熟练后再改为软绳。另外,竹节跳绳长短容易调节,绳子较重,不易打结,落地声音大,有节奏感,也是初学者不错的选择。而带有计数功能的跳绳比较方便控制自己的运动量。 跳绳对鞋子、衣服的要求也简单,但因为有跳跃过程,因此应穿弹性好、重量轻并且大小合适的鞋子,这样可以减少足部的冲击,避免脚踝扭伤。衣服应选择轻便、透气、合身的服装。 此外,跳绳是一项较剧烈的运动,冲击主要来自地面。建议选择软硬适中的人造草坪、木质地板或塑胶跑道作为场地进行练习,避免在水泥地、瓷砖上跳绳。因为过多的冲击会造成下肢关节损伤,甚至冲击力沿脊柱向上传导,引起腰背部、头颈部不适。 有方法:做好充分热身,过程循序渐进。 跳绳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如慢跑、动态拉伸等。适量的热身运动可以调整身体的状态,减少受伤风险,提高运动表现。跳绳后要做好放松活动,如拉伸等,避免因为肌肉过于紧张或关节负荷过大引起损伤。而且跳绳后的拉伸除了可以放松肌肉,同时还可起到塑型作用。
做好热身,降低受伤风险 握绳应握在绳柄中后端,手心向前或朝下更好发力。摇绳的主要部位是手腕,两侧上臂自然放松垂下并贴近身体,手腕用力,减少上肢摆动幅度。 跳绳时要放松肌肉和关节,脚尖和脚跟需协调用力。初学者最好两脚同时跳,用前脚掌起跳和落地,而不是后脚跟先着地。落地时双膝、双髋均需微屈曲,使关节得到足够的缓冲。双膝关节应始终保持微屈的状态,以保持平衡和弹性。跳起的高度不宜太高,一般在3—5厘米之间,熟练后仅需跳起绳子直径的高度即可。保持身体的上下垂直运动,尽量缩小幅度并收紧腹部。 跳绳时可增加一些娱乐方式,缓解大量重复运动的枯燥,比如看剧、听歌等等。而在跳绳数量上需要循序渐进,开始的时候可以尝试每天500下开始,不追求速度,同时记录数据(日期/数量)。一周后视情况增加,熟练后可以增加速度,保持150下/分左右。
指导专家
吴昭克 泉州市正骨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运动医学科、关节骨病科学术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常委,擅长各种急慢性运动损伤以及膝、髋等关节疾患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关节镜手术和微创手术。 门诊时间:每周四上午 门诊诊室:综合楼422专家诊室 预约电话:0595-22576470
朱勇 泉州市正骨医院运动医学科医疗学科带头人,副主任医师,世界中医药联合协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擅长各种急慢性运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主攻运动创伤及关节镜诊疗技术。 门诊时间:每周一、四上午 门诊诊室:综合楼203室 预约电话:0595-22576470
内容来自泉州晚报,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编辑/泉州市正骨医院综合部 张强 审核/泉州市正骨医院宣传审稿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