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至,气候干燥,人们易出现咽干鼻燥,唇干口渴、咳嗽无痰、皮肤干涩等“秋燥”现象,梨鲜嫩多汁、酸甜适口,被古人推崇为“百果之宗” ,可缓解“秋燥”,在营养专家的眼中,它还是“天然矿泉水”,尤其适合秋天食用。自古以来,东北的汉、满、回等民族即有“贝母梨”治疗肺热咳喘等民间验方流传。 性味甘凉 润肺化痰解秋燥 泉州市正骨医院药学部周晓兰医生介绍,中医认为,梨性味甘、微酸、凉,归肺、胃经,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之功。主要用于热病津伤、心烦口渴、肺燥干咳、咽干舌燥或大便干结之症。《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润肺,清胃,凉心,涤热息风,化痰已嗽,养阴濡燥,散结通肠,消痈疽,止烦渴,解诸毒。治中风不语,痰热,惊狂,温暑等疴。并绞汁服,名天生甘露饮”。民间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的说法。吃生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现的咽喉干、痒、痛、声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将梨榨成梨汁,或加胖大海、冬瓜子、冰糖少许,煮饮,对天气干燥、阴虚火旺、喉痒干涩、声音不扬者,具有滋润喉头、补充津液的功效;把梨煮熟,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阴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
营养丰富 降压保肝助消化 现代研究表明,每百克梨(指果肉)除含85%的水分外,还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如钾、钙、磷等,多种维生素及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等。 周晓兰指出,梨果肉中含有配糖体及鞣酸等,有润肺、止咳、化痰、养血等功效,常吃梨可有效缓解肺结核、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慢性气管炎引起的咽干喉疼、音哑痰稠、便秘尿赤等症状,促进疾病痊愈。此外,梨有降压、镇静作用,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型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常食梨可起到保健作用。梨含有的多酚类生物活性物质,吃腌菜和烧烤等容易产生致癌物的食品后,吃梨有利于抵抗有毒物质的侵害。
对症使用 风寒咳嗽不宜食 “梨的功效虽多,但对证服用才有效,且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宜。”周晓兰说,如果证型不对,服用不但起不到防治效果,甚至会加重症状。比如,生活中最常被人提及的冰糖川贝炖雪梨有润肺止咳的作用,但由于梨和川贝母都性味偏寒,因此风热燥咳更有效,不适合风寒咳嗽。 梨有利尿作用,夜尿频者,睡前少吃梨;血虚、畏寒、腹泻、手脚发凉的患者不可多吃梨,并且最好煮熟再吃,以防寒湿症状加重;梨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应慎食;慢性肠炎、胃寒病患者忌食生梨。梨含果酸较多,胃酸多者不可多食,且不宜与碱性药如氨茶碱、小苏打等同用。
食疗方 1.川贝冰糖炖雪梨 组成:雪梨、川贝粉。 制作:取雪梨1个,切下梨盖,去掉内核,倒入3克川贝粉和适量冰糖,再覆上梨盖,放到碗里隔水蒸10分钟,关火待梨温热时把蒸出来的汤喝下,并把梨吃掉,每日1次。 适用人群:肺燥咳嗽,痰多,胸闷,喉咙痛痒,声音沙哑者。 2.雪梨罗汉果汤 组成:雪梨1个,罗汉果半个。 制作:将雪梨洗净切碎,罗汉果洗净,水煎,水沸30分钟后饮汤。 适用人群:急慢性咽炎属阴虚有热者。
3.五汁饮 组成:梨汁、鲜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甘蔗汁)。 制作: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 适用人群:热病口渴、咽干及酒后烦渴者,也可作为温病恢复期的调理用药。
4.梨膏 组成:秋梨100千克,麦门冬、百合、贝母1千克,款冬花750克,冰糖20千克。 制作:水煎浓缩成清膏,每清膏300克,加入炼蜜300克,共熬至滴水成珠为度。每次服15克,温开水冲服,一日2次。 适用人群:阴虚咳嗽,咽干口渴,喑哑气喘,或自汗盗汗者。
5.雪梨川贝冬瓜饭 组成:雪梨6个,糯米100克,川贝粉12克,冬瓜条100克,冰糖100克。 制作:雪梨削皮挖心,将糯米煮成饭,冬瓜条切碎,川贝粉、冬瓜条、冰糖拌匀,装入梨中,蒸50分钟后食用。早晚各服1次。 适用人群:肺热咳嗽,干咳咯血者。指导专家
周晓兰,泉州市正骨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高级营养师。福建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委员、福建省膏方研究会理事、福建中医药学会炮制分会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委员、泉州市药膳分会常委、泉州市中药分会委员。主要从事中药制剂和医院营养科工作,擅长中药制剂研制、药膳、膏方的整理和制作。
内容来自泉州晚报 许文龙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编辑/泉州市正骨医院综合部黄凯璇 审核/泉州市正骨医院宣传审稿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