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中药煎煮的方法,直接关系到中药临床疗效的发挥。 然而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拿到中药后都会有些不知所措。要怎么煎煮呢?煎煮之前要不要洗?加多少水?特别是看到煎药说明上那些专业术语,更是一头雾水。今天我院药学部药师就来告诉您,中药煎煮怎么做!
一、煎药容器的选择
当前市场上销售的砂锅、铁锅、铜锅、铝锅、搪瓷器皿、不锈钢锅等各种器具性能不尽相同。有的适合用来煎煮中药,有的则不适合用来煎煮中药。 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锅为宜,严禁使用铁锅、铜锅、铝锅。因为这些容器的金属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煎煮时易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改变药性,影响汤剂的质量,进而降低疗效。
二、煎药前不要清洗 有些患者担心药材不干净,就用水浸泡洗涤药材。因为水洗可能会使粉末类药材和部分药材的辅料丢失,再有水洗药材可使有些中药的水溶性有效成分流失而影响药物疗效,所以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
三、煎药前先浸泡
煎煮前一般先用冷水或温水(10℃-40℃)浸泡,加入的水量以高出药面两指,以便使药材能够充分浸透变软、膨胀,利于药材有效成分的煎出。浸泡时间以三十分钟为宜,但具体浸泡时间也要依据药材而定。如根、茎、果实类药材浸泡时间可适当延长,对于花、草、叶类药材则可适当减少浸泡时间,而需要先煎后下的药材无需浸泡。 另外中药材大都含有蛋白质,热水浸泡会使药物表面蛋白质凝固,影响有效成分的释放,所以不能用热水浸泡 。
四、煎药水量的控制 由于中药饮片均为失水后的干燥品,加水量要严格把控,因为水多了可能会影响药效,且服用困难;水少了可能煎焦。每剂药一般煎煮2次,第一煎水量可多些,一般以高出药面3cm-5cm左右为宜,第二煎水量可略少,高出药面2cm左右即可。将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药液总量控制在成人200-400毫升,儿童50-150毫升,分2次早晚服用。
五、煎药火候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有“文火”和“武火”之分。文火是指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分蒸发也慢。武火是指强火,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发也快。 通常煎药时的温度太高会使水分蒸发太快,不利于药物成分的释放,甚至煎糊;温度太低又熬不出效果。因此一般先用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使其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煎煮时间应根据药材成分及质地而定。一般来说,治感冒的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头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一般性药头煎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煎煮后应趁热滤过,尽量减少药渣中煎液的残留量。
六、服药时间
一般来说,中药宜饭后一小时服用;急性重病不拘时服;慢性病定时服;补益药与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
七、服药饮食禁忌 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服药期间一般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此外,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 病症对饮食的禁忌 如水肿病、心肾病患者应少吃盐;糖尿病患者忌糖;腹泻的患者应少吃油腻食物;哮喘病人忌发物(鸡鸭鱼虾葱蒜等);胃肠病患者忌生冷油腻的食物等。 药物对饮食的禁忌 如薄荷忌蟹肉;使君子忌茶;人参忌萝卜等。特别是在服用人参滋补的中药时,最好别吃萝卜,因为萝卜具有帮助消化和破气的效果,会降低药效。
注:每个人的病情和处方不同,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与医生多沟通哦!
供稿/泉州市正骨医院药学部 温小莹 编辑/泉州市正骨医院综合部 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