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所致的骨折发病率逐年增加,NIT报告美国每年有大约 150万因此发生骨折的患者,其中脊柱骨折占30%,并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我国尚未有这方面的统计,但按人口比例绝对数远大于美国。长期以来,对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除止痛处理及卧床休息外,无其他积极治疗方案。病人的活动受限科导致骨质疏松的加重及诱发褥疮等并发症,使相当部分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死亡率上升。
近年来,微创外科发展迅猛,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观念不断涌现。作为微创脊柱外科领域的新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经皮椎体成型术(Pere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在影像增强装置监视下,经皮穿刺向骨内注射骨水泥,治疗脊柱溶骨性破坏及钙缺失病变的一种新技术。1987年Galibert开始报道应用于椎体血管瘤,取得良好效果。1989年Kaemmerlen报道用于治疗椎体转移瘤。1990年开始Deramond将该技术应用于治疗椎体骨质疏松症。该技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结束了以往读一此病除保守治疗外别无他法的历史,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开辟了一条全新途径,其令人满意和信服的临床效果,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减轻了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我国从21世纪初期开始引进并开展这项技术,取得良好疗效。在泉州地区目前中医院已开展该技术,但例数有限。
骨水泥的临床作用机理:骨水泥作用与临床起始与开放式外科手术中,利用其的压强、硬度及弹性将其注入病灶清除与植入新骨或假体内固定区,以增加局部稳定性、缓解疼痛。以后发现其还有稳定脊柱及抗肿瘤作用。骨水泥注入后的止痛与以下因素有关:1、骨水泥注入后因其机械作用使局部血管截断,其化学毒性作用与聚合时产生的热效应均可使周围组织的神经末梢坏死2、骨水泥的注入加强了椎体的强度,减轻了骨折区对椎体神经的刺激。
|